見錢開眼 人命草菅 - 梁國雄

見錢開眼 人命草菅 - 梁國雄

那邊廂,威爾斯醫院因一月一宗限額,拒絕替病人額外換肝,平白喪失救人良機;這邊廂,新界七間醫院又實行「病人自行選擇購藥」計劃,數以萬計病人不再獲配副作用少,療效大之「貴藥」,要自己掏腰包光顧藥房,負擔不起的祇好自歎倒楣,浮沉掙扎於病海。兩面一體,正正反映了公共醫療服務倒退,凸顯政府推卸責任,普羅大眾日益陷入病向錢中醫的厄困。治病救人,本是醫護人員天職,但當局削減開支政策肆虐下,巧婦難為無米炊,奈何?
去年,財政司長梁錦松上任不久,就已急不及待為此一槌定音,強調醫療服務及社會福利一類開支,屬於沒有回報的使費,揚言要加以減省,將資源用於有回報之投資。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官場中人又豈不各出奇謀,實現此一混帳理財哲學?於是,早已假資源增值等名目施行之緊縮措施更甚,醫療設備、人手供應與服務需求之間懸殊日益。醫護人員苦於資源不足,疲盡人力亦難於應付,同病人一起成為受害者。今年以來,梁錦松矢言大刀闊斧削減不必要之使費,為各項公共開支封頂,醫療衞生服務自然首當其衝,勢所難免。楊永強及醫管局等高官,自然層層加碼「開源節流」,應命唯恐不及。所謂開源,不外巧立名目增收費用,將負擔轉嫁病人肩上。至於「節流」,則是削足適履,刪減醫療服務項目,驅使病人到私營機構醫院、診所求治。苦於失業貧窮之升斗市民百上加斤,應享之醫療福利減少,健康更無保障,商人治港,政府坐擁數千億盈餘而如此節流,竟不願向富者徵累進利得稅開源,可謂見錢開眼,人命草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