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一日本報將兩宗醫療界的大新聞放在同一版面,甚有思考價值。第一宗是醫管局取消換肝配額,第二宗是新界東病人要自行購買部份「非必要」的藥物。
無論是否願意,我們正面對一個事實:醫療科技的發展,已大大超出經濟增長的速度。除非有新的資源投入,否則公營醫療機構根本沒有能力向每一個市民提供最好的服務。
一個換肝手術,單是藥費,已近三十萬元。同一筆錢,可以購買數十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用的溶解血栓藥物。你或會說,生命不能以金錢來衡量,兩類病人都要救,那麼癌症呢?所有垂危病者都應給予最好的治療啊!但錢差不多用光了,怎麼辦?向門診病人收取部份費用幫補,又被指不公平,是醫療服務的倒退。
有人打了這樣一個譬喻:你有一百萬元儲蓄,供三個孩子念書,三個孩子都有天份考進美國一流的哈佛大學,可是一百萬只夠供一個。你應該讓一個去哈佛,兩個沒書念,還是三個都留在香港念較便宜但略為遜色的大學?
公營醫療服務,正站在這個十字路口;想怎樣走,每個市民都有權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