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權黨主席 陳啟宗
當去年有關注團體及立法會議員要求特區政府立法消除種族歧視時,特首董建華及政府官員都不予支持。董特首也承認香港確實存在種族歧視,但認為情況不算嚴重,所以不應以立法方式處理,而應從教育着手促進種族平等和諧。董特首在二○○一年施政報告裏,認同香港社會成員包括不同族裔社群,市民對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都必須一視同仁,更承諾委託民政事務局、教育統籌局和公民教育委員會等機構,研究宣傳教育。但相信董特首想不到,率先表現出種族歧視的,是教育界人士。
據上月二十日英文《南華早報》報道,陳維周夫人紀念學校下午校在執行「母語為英語的教師」計劃(英文簡稱NET)時,竟然拒絕僱用一位在英國出生,以英語為第一語言的華裔男子,而對另一愛爾蘭籍女教師,則表示歡迎。校方直言不願僱用華裔和印度裔人士當NET教師,就算他們雙親在英國出生成長也不行。
該校的論點,正反映出香港儘管沒有嚴重種族衝突,種族歧視情況是普遍而滲透的。我們聽到報道有印巴裔人士有錢也租不到半山區的房子,南亞裔兒童不能入讀主流中小學。今年四月,有國際知名的印度籍作家來港出席文學活動,在機場被入境處扣查一小時方可進入香港,其間他被安置在某一房間中等候時,發現九成半都是南亞旅客,全部都表現得很擔心。筆者有斯里蘭卡籍朋友來港參加商務會議時,在赤鱲角機場就有過同樣的經歷,這對當事人十分煩擾和侮辱。種族歧視不止針對南亞人或西方人,在僱請「母語為英語的教師」事件中,中國人也被歧視,正好說明在香港,種族平等意識是何等薄弱。
港府去年曾就應否立法消除種族歧視的問題,廣泛諮詢二十五個本地及外國商會和五十五個非政府組織。民政事務局在今年四月已去信立法會報告調查結果,總共有十六個商會及四十四個非政府組織表示支持立法。在六個本地商會中,亦有三個表示支持立法。而有少數觀點則擔心一旦立法會引來大量訴訟。
其實只要回顧香港現時行之有效的三條反歧視條例,便知它們運作良好,有效提高公民平等機會的意識,並未影響商業運作。可惜特區政府只願跟隨少數觀點,諮詢後得出結論又不立法,這是否又再一次「議而不決」的表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