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話短說

財話短說

信保局付款困難案減63%
▲香港出口信保局公布,今年首6個月錄得付款困難案件共值4142萬元,較去年同期下跌63%,反映買家拖延清付貨款的情況正持續改善。但因海外經濟仍未穩定;企業醜聞不斷出現,及買家尋求第11章保護正在上升,信保局呼籲出口商在爭取定單時,不要忽視做好信貸風險管理,須保持高度警戒,以減低損失。信保局上半年的承保金額為124.47億元,微跌2%;賠償金額3226萬元,跌48%。

地鐵上月乘客量升1.94%
▲地鐵公司(066)公布7月乘客數字,總乘客量6565.9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1.94%,其中地鐵行車線乘客量6492.9萬人次,增加2.15%;機場快線則下跌13.51%,至73萬人次。

生物製藥發債籌7800萬
▲中國生物製藥(8027)宣布,分別向JianKang及SuperDemand發售600萬及400萬美元(合共7800萬港元)可換股債券,換股債券由發行日起計為期4年,年息1厘。換股價初訂為每股2.85元,若悉數換股,將佔該公司現已發行股本約9.12%。
▲海域集團(1220)發通告指出,自動提款系統其中的監察部份(ATM)是主席兼主要股東葉劍波(圖)實益擁有,雙方仍就ATM事宜作商討。
▲聯交所股權變動顯示,信和置業(083)大股東尖沙咀置業(247)於8月8日增持信置1187萬股或0.3%股權,持股量增至51.97%。

巴西危機對中國具啟示
▲最新一期《中銀經濟月刊》專文評估巴西所面臨金融危機的成因、可能的後果及演化。文章認為,巴西的金融危機對中國亦有一定的啟示性,便是在金融體系的開放過程中必須處理好兩個比較脆弱的時期,一是在人民幣改變與美元掛鈎體系的前後;二是即使像巴西一樣採取浮動滙率以後,也需要保持穩健的配套政策。
▲人民銀行公布,包括外資在內全國金融機構,截至7月底外滙存款餘額合計144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升4%。中國境內金融機構至6月底外滙存款共1445億美元,升3.8%。

北京中信擬購紐林木業
▲東南亞木業(1205)宣布,由於新西蘭林木公司Fletcher股東不批准收購CentralNorthIslandForestPartnership(CNIFP)之資產及向東木發行新股,所以東南亞木業將不會入股。不過,北京中信旗下的新西蘭林業部門發言人昨日表示,考慮自行購入新西蘭林木業務。
▲科聯(046)公布,旗下智網電子最近獲得香港地鐵合同,為對方提供安裝和建設電子投標系統方案,地鐵每年用於營運及擴建專案的採購總值達數十億元,為本地最大型採購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