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場戰爭(二次大戰)已是許久以前的事,我不會為此感到激動。」對於二十歲的日本大學生藤原來說,「八.一五」的重要性在於與女友有個約會,不是反思日本黑暗的過去。
事實上,日本政府、右翼與輿論每逢這天都忙於以各種言行表態,反映了國內對這段歷史的看法仍然嚴重分歧;但年輕一代大多對此漠不關心,預示了日本人對這段歷史愈來愈模糊,連反思的餘地也將消失。
日本暢銷報章《讀賣新聞》在社論中堅決反對將日軍當年的戰爭罪行與納粹德國的所為相提並論,指日軍不至於像屠殺猶太人的納粹般犯了「違反人道的罪行」。死心不息的右翼分子則聯群穿着舊軍服,甚至打扮得像戰時日軍神風敢死隊般出現在靖國神社,高呼「日皇萬歲」,又在街頭以揚聲器敦促首相到神社參拜。
在這敏感的日子,日本政府愛媛縣教育當局不避嫌,宣布新的公立中學明年會讓初中生修讀受爭議的歷史教科書--早前被中國與南韓猛烈抨擊歪曲二戰史實,包括南京大屠殺及「慰安婦」歷史的右翼書籍。
也有報章趁這日反思,《朝日新聞》就告戒慎防軍國主義復辟。但《日本經濟新聞》說得更好:日本政府沒有吸取歷史教訓反思,導致左右翼作無謂的戰爭爭議,外國抨擊日本,民眾則只埋頭重建經濟。
日本許多年輕人正是抱着二戰歷史於我何干的態度。有看過「神風敢死隊」紀錄片的學生表示無法理解他們的行為;有的即使知道二戰時日軍的殘酷,也不感激動。
綜合外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