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失業青年和單親家庭排隊輪候盂蘭節平安米以度過經濟難關,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總幹事何喜華認為是社會悲歌,他慨歎:「今時今日香港地,彷彿重回五、六十年代,貧窮家庭連最基本生活需求都無法解決,要由志願團體派米救濟的苦況!」他指出,經濟一日未復甦,擔心這類人間悲歌仍會繼續上演,希望政府正視,急謀對策。
不過他稱讚這名輪米青年雖然面對人生低潮,但仍能節衣縮食想出求生方法,並自力更生努力找工作,可惜遇上經濟不景未能如願,但他這種鍥而不捨的積極自強精神,實在值得其他失意人學習。
何喜華昨晚指出,近年經濟一蹶不振,失業率屢創新高,已經衍生露宿者年輕化的問題,現時又出現青年人輪候平安米,他擔心若情況持續惡化,有人為求溫飽可能冒險犯案,社會治安面臨考驗。
理工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師王結梅則指出,近年政府倡言經濟轉型,朝向知識型經濟模式發展,可是低技術勞工如酒樓工人和工廠工人卻成為犧牲品,加上經濟不景,酒樓相繼結業,工廠北移,令這批工人無法找到新工作,加入失業大軍,當局應正視及解決問題。
立法會議員陳婉嫻指出,現時本港經濟陷於困局,資方為求節省開支,多不敢開設新職位,失業人士雖有心自力更生,可是因為無工可找,難免失望而回。她表示,現時情況的確令人沮喪和無助,不過她勸勉失業人士不要放棄自己,只有保持鬥志才可以從困境中求生。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