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打噴嚏,全球也傷風。」此句話,正好道出了美國經濟對全球的影響力。雖然美國大部份經濟學家皆不認同美國經濟會陷入雙底衰退(double-diprecession)的困局,但此憂慮已深深動搖了亞洲的經濟。單單日本股市便已把2至6月間辛苦累積的21%升幅盡數回吐,並跌穿1萬點關口,滑落至18個月新低。
安然事件挑起市場對美國企業帳目混淆不清的恐懼,不少資金陸續由美股市場流出,投向歐亞各地。除了日股獲得垂青外,南韓、泰國及印尼等股市亦受惠良多。一方面有來自美國的資金推動,另一方面則得到內需強勁、出口增加和金融體系改善等利好因素激勵,而中國入口迭創新高,成為亞洲經濟火車頭,亦令市場對亞洲經濟前景倍加樂觀。
不過,自從愈來愈多迹象顯示美國經濟復甦步伐未若預期理想後,亞洲股市便首當其衝。日經指數於外資瘋狂拋售下,在短短兩周內失去了上半年的所有升幅;由外資擁有36%的南韓股市,牛氣亦遽然消散,市值自4月22日至今已不見了1/3;台股更因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導致兩岸關係緊張而跌個四腳朝天。
事實證明,亞洲經濟始終難以擺脫美國經濟的陰影,因為美國所吸納的亞洲出口共佔去整個亞洲國內生產總值的1成,東亞國家輸往美國的貨品分別佔總出口2成至5成不等。因此,美國科網經濟泡沫爆破,去年便導致台灣、日本和新加坡等地區或國家相繼陷入衰退,而美國經濟自谷底反彈,亦促使亞洲今年上半年出口激增了13%。此所以亞洲各國對美國會否出現雙底衰退如此敏感和關注。
據摩根士丹利估計,美國若真箇陷入另一次衰退,日本以外的亞洲國家明年增長會由預期的5.8%向下修正至3.5%。至於日本方面,經濟復甦的願望亦會落空,因為日本今年首季所錄得的5.7%經濟增長,有一半由出口所推動。日圓由年初133低位反彈至120下,升值達1成,本已不利於出口,若美國消費者支出下降,對日本出口更是雪上加霜。事實上,日圓升值已令佳能(Canon)和富士達(Fujitsu)相繼調低了銷售預測,而豐田(Toyota)和新力(Sony)更不斷呼籲日本央行入市制止日圓的升勢。
亞洲市場對外來資金一向十分依賴。以泰國為例子,股市約有1/3資金來自美國,美國經濟一旦放緩,流入資金減少,勢必破壞其復甦步伐。日股被打回原形,亦是由於6月以來有35億美元撤走。令人擔憂的是日股滑落至18年新低,大大削弱日資銀行的資本實力,加深一貫以來的金融體系危機,隨時產生災難性後果。
不少區內企業已洞燭先機,設法增加其他市場的比重,以免因美國市場滑坡而受到太大打擊。譬如南韓三星電子便聲稱中日及其他亞洲市場共吸納了其30%的產品,比重與美國市場相若,毋須調低今年賺取48億美元的預測數字,而台灣亦增加中國市場的比重,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中國儼然成為其他亞洲國家的救生圈,今年至今,來自亞洲鄰國的入口便上升了22%,佔去亞洲出口增長的70%。可惜,大部份入口均是電腦產品、家庭電器及紡織品的配件或原料,最終仍是要把加工後的產品輸往美國,故此,中國並不能取代美國的地位。有專家估計,中國要成為真正巨龍,最少仍需要10年時間。
很明顯,無論貿易關係或資金流向,美國與亞洲仍是皮肉相連,難以分割。假如專家對美國不會陷入雙底衰退的預測正確,對亞洲經濟自然是個喜訊,若美國經濟真箇長期患上傷風感冒,亞洲各國要獨善其身,難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