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正當亞太區消費者的信心逐步復甦之際,本港消費者對未來半年的經濟前景仍極度悲觀,嚴重影響消費意欲。根據MasterIndex第二季的亞太區消費信心調查顯示,本港的消費信心較去年底雖有輕微改善,但仍然是區內消費信心最疲弱的地區。調查又發現,港人對收入穩定的前景最為悲觀,相信與市民擔心減薪或裁員有關。
萬事達國際每半年向亞太區13個國家/地區的消費者進行意見調查一次,是次調查本港有400名消費者受訪。調查顯示,本港在連續兩次的調查內,均為亞太區消費信心最低的地區。
萬事達國際亞太企業服務高級副總裁麥棟樑表示,在13個亞太地區之中,有9個地區消費者對未來6個月呈現正面(好轉)的情緒,當中泰國、馬來西亞及韓國的消費信心均明顯增強。國內消費信心雖然輕微下跌,但仍然對前景抱樂觀態度。對消費前景樂觀(消費信心指數在50以上)的亞太地區有7個,其餘6個感悲觀(見上圖)。
與上一次調查比較,本港消費信心幾乎沒有明顯轉變,港人尤其對穩定收入及股票市場的未來6個月展望感到非常悲觀,兩項指數的結果均較上一次調查為低。而港人對經濟及就業的前景則較上一次調查有輕微改善。
另外,根據萬事達國際與一間調查公司進行的另一項名為Masterinsight調查顯示,未來6個月港人並不太願意在飲食、消閒及家庭用品各方作消費,也是亞太區最不願消費的市場之一。
萬事達卡國際亞太區經濟顧問王月魂博士認為,本港可以像美國,靠內部消費帶動經濟增長。他指出,本港信用卡應收欠帳及無抵押貸款,只分別佔整體生產總值的4%及8%,相對美國的6%及14%,本港消費信貸市場仍有增長空間。
他承認,個人破產個案大幅飆升,對本港的消費信貸構成負面影響,但破產個案上升並非結構問題,只是98年8月更改破產條例後的結果。他又指出,本港的個人破產嚴重程度並非已失控,在美國每1000名成年人中,就有7個人申請破產,而1000名港人則只有4個人。不過,本港的信用卡撇帳情況卻出奇地嚴重,與美國同樣處於9%水平,當中無抵押貸款的個人平均壞帳達到月薪的35倍以上,遠高於美國20倍水平,他歸咎於本港缺乏正面信貸資料庫,導致銀行無法進行有效的信貸管理。
王月魂強調:「若本港缺乏正面信貸資料庫,銀行繼續擴大消費性借貸就等於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