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喬治布殊的「總統經濟論壇」,旨在避免重蹈老爹老布殊競選失敗的覆轍,讓大家覺得他只顧打仗、不管經濟。然而,他站在經濟最前線,同樣可能令他在政治上焦頭爛額。
《紐約時報》周一就報道,喬治布殊今天儼如經濟發言人,但這個角色卻要讓他站在火線上。原因無他,談經濟絕不是他的強項。比方說,他上月三次公開發表經濟言論,一時呼籲投資者趁跌市「執平貨」,一時又說要重判違規企業主管,投資者無所適從,莫不在股市上投不信任票。親共和黨的「增長俱樂部」主席穆爾就坦言:「布殊一開口,大市應聲跌。」
不錯,喬治布殊的前任克林頓也常說經濟,可卻不會造成叫股市倒楣的後果。共和黨議員哈格爾認為,那是因為大家信克林頓及其背後的班子──格林斯潘掌聯儲局、華爾街出身的魯賓任財長、具宏觀經濟理念的薩默斯任副財長。
喬治布殊的班子,副總統切尼因捲入企業假帳醜聞而隱身了,財長奧尼爾老是開口說錯話使共和黨人高呼十一月中期選舉後撤換他,首席經濟顧問林賽不懂說話。正因為蜀中無大將,喬治布殊被迫要粉墨登場做經濟啦啦隊隊長。
但從來美國總統不宜對經濟說長說短。《紐約時報》指出,克林頓說的都是說經濟根本大方向,不如喬治布殊般,股市升跌都要自己回應。
儘管克林頓在任時常常想前往紐約證券交易所敲鐘,但魯賓總叫他不要去,道理就是一旦他敲鐘那天股市跌,大家都埋怨他了。喬治布殊今天更當起經濟發言人,被轟「經濟管不好」的危險更大了。
美國《紐約時報》/綜合外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