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一些朋友很奇怪筆者近期何以變得頗為悲觀。筆者經驗不算豐富,但對股市起落也算是見慣,循環不息是自然定律,每次看似絕望也有復甦之時,而每個泡沫也有爆破的一日,投資者一代接一代,但他們的行為模式整體卻變化不大。
筆者擔憂的是證券業前景,而非股價走勢,縱使相信循環,亦絕不應以「一雞死一雞鳴」的信念來作守株待兔的藉口,何況近年股市繼續有上有落,但在這個過程中成交愈來愈縮,培養生力軍並非一朝一代,當打的一輩則明顯愈來愈多人退出。
宏觀環境令不少人喪失入市意欲是事實,近期氣氛之低迷是許久不見,前路茫茫的感覺籠罩,如何會有興趣作較長線投資。但另一方面,本港股市的一些不健康現象,亦有趕客作用,歐亞農業(932)大跌後只得2倍幾PE,依然備受壓力,市場對公司以至帳目都全失信心,正中藥業(327)PE更不足2倍,每股現金值高股價幾倍,也是全無起色,更不要提光大控股(165)昨日的表現。
近期的揭秘式報道,對市場有很大損害,審批上市公司申請,實在要非常非常審慎。筆者不懷疑仍有很多內地公司有興趣來港上市,卻很懷疑香港投資者會否再受落,這幾間公司的表現,已充份展示出香港股市目前的信心危機,評估中資公司,單用一些估值比率如PE或資產淨值根本並不足夠,可是一般股民,卻又如何知所趨避呢?
不錯有危才有機,但這句老掉了牙的傳統智慧,是說遠比執行容易,縱使目前平貨滿街,但只宜向低PE高息股入手,筆者較屬意雅視光學(1120)。雅視預期PE6.5倍,而息率逾9厘,ODM邊際利潤雖受壓,但由於正發展內地零售網絡,相信盈利短期不會大跌,亦算有點前景,是可作長線的對象,而且有大基金作股東,可加強信心。
電郵: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