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銀行界憂慮正面資料庫成立初期,銀行可能會因為審核現有客戶正面資料後,同時向「過度借貸」的客戶收緊或追收信貸,導致大量壞帳湧現,嚴重影響銀行信貸質素。
據悉,接受存款公司公會已向銀行公會方面提交建議,要求銀行及財務公司只可向新申請貸款人士及有問題的貸款人查閱正面資料,避免出現混亂。私隱專員公署發言人表示,正面資料庫的諮詢文件將可在月底向公眾諮詢。
消息人士表示,個別金融機構公會早前已就上述問題提出討論,並建議在正面資料庫成立後,銀行及財務公司只可向新申請貸款人士及就有問題的貸款查閱正面資料,而有問題貸款的定義仍需由銀行公會或金管局方面界定。不過,根據《信貸資料守則》,銀行及財務公司在「審批、檢討或續批」借貸時,或借貸人不履行債務時,可以查閱客戶個人信貸資料。
有信用卡主管表示,若正面資料成立後,每家銀行會向可能有問題的客戶進行「檢討」,查閱客戶的正面資料,最終結果是一批原屬正常的「過度借貸」客戶會被收緊信貸,甚至提早追收欠款,最終使銀行的壞帳情況雪上加霜。
銀行界人士指出,業界目前仍就有關建議進行研究,預料在短期內會達成共識,並會透過銀行公會,在未來兩周內向外界諮詢,而銀行公會亦會將有關建議提交私隱專員公署,使有關諮詢文件能夠盡快推出。
私隱專員公署發言人並不願評論有關諮詢文件會否修改《信貸資料守則》中的查閱規範,避免混亂出現。她只表示,正面資料庫的諮詢文件推出時間確實較預先估計遲,原因是諮詢文件內有很多細則需要解決,過程中必需要平衡業界及公眾的利益。私隱專員公署會謀求在月底前展開公眾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