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進入「數碼」年代,由董特首始創。他的「八萬五」叫得響亮,一時間從特首辦打落的各級高官辦公室內外,都聽到八萬五的吶喊,口徑一致,圍內起哄一叫,十足日語解作一流的「一次棒」。八萬五卻一點不棒。董特首下令抑壓樓價的棍棒子打下來,樓價中正頭獎,應聲倒地。樓市變成植物人,幾年下來,仍然昏迷不醒,專家把脈斷症,一致評估,難望甦醒。甚至套用新紮問責部長的名句一用:「在負資產業主有生之年,也不能看到樓價升上回歸前的水平。」
董特首的「扑頭」教訓恐懼猶新,大家滿以為數碼政策會徹底抽起,唔玩假digital。董班子新近卻又推出「一公司一職位」的「創新思維」,以為一加一等於二,解放失業率,條數好易計。「一公司一職位」是進出遊戲,請一個新人,響應董特首的鴻圖妙計,接着炒掉公司的瘀血老員工,一吃一,原地踏步,失業率依然朝着10%大關邁進。
「一一」兒戲,人命關天的醫管局政策「一月一手術」,就不是一減一咁簡單,直情拿市民條命較飛。這種事,要不是傳媒篤爆,還會如常運作下去,直至香港這個植物人,器官壞死,兩腳一伸,才發現,原來不是絕症,根本不需要落重藥,周圍搵人捐腎輸血,夾硬開刀,好人都死。
誰來負責?問責制推銷團隊精神,三司十一局,又是數口噩夢,見到都神經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