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論及政府在政策上,應持更開放的態度,持續將之擴展至政府各部門。今次再論開放,不過是談在科技技術上的開放標準,筆者從所見所聞,所引發的一些觀點。
電腦平台上的技術開放問題,一直存在着開放源碼和非開放源碼之爭,以微軟為首的封閉式系統一直壟斷市場,開放源碼的自由軟件如Linux等,年來隨着科網狂潮而起,曾被公眾認為是微軟的勁敵,有能力挑戰王者地位。
不過,據近日網上公布的一份調查顯示,在全球資訊科技開支大降下,2001年Linux的銷售額驟跌5%,相反微軟則升逾一成。以整個市場份額來說,Linux佔不足1個百分點,差不多只是微軟兩個工作日的銷售額!
當然,銷售額不足以衡量應用情況,免費的Linux仍然在伺服器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不少的企業電郵伺服器皆在Linux平台上操作,近期IBM更公布,大機構客戶如德國電訊和新西蘭航空等,皆已採用了Linux。但從數據來說,在沒有奇迹的年代,Linux挑戰微軟的能力實在被看高了。
近日與業界朋友談起,香港市場中,Linux在企業市場發展普通,中小企是會應用的,但較大型企業根本不會考慮,尤其是資訊科技開支最大的金融市場。不過,Linux在政府市場卻大有發展。政府部門願意接受Linux,陸續引進採用,更有部門在招募新的電腦部門員工時,要求應徵者需具備有Linux經驗。
政府願意接受Linux,據筆者觀察,一來是成本問題;二來希望能作私人企業模範,令香港整體營商成本下降;三來不願再見微軟壟斷;四來是想與祖國看齊。
筆者也留意到,近日在資訊科技署發表的一份諮詢文件中,論及政府對外對內技術標準和系統相互兼容的問題,政府在認定的文件格式標準方面,除了保留壟斷市場的微軟.doc、.xls或Adobe的pdf外,特別引進了開放源OpenOffice的文件格式,看來是作為一種對微軟的抗衡。此外,政府也為同是開放標準的網絡服務(webservice)標準SOAP和相關的分類黃頁格式UDDI,作出引介,似是將來電子政府架構的雛形。
資訊科技署的長遠目光,是值得嘉許的,不過資訊基建和電子政府,是需要成本的,政府在財赤下,如何能把資金用得其所,如何落實電子政府,不是單只長遠目光便足夠,政府的下一步很值得關注。
侯聯貴
電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