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經歷「九一一」震盪以後,在美股帶動下,全球股市開始回升,今年第一季的大部份時間,有景氣復甦迹象,美國的官方決策者及民間分析師都強調美國經濟的基本面穩健,部份數據或指標也印證這種樂觀。然而,第二季股市又調頭向下。除了企業假帳風雲嚴重影響投資者信心之外,各種數據、指標也造成股市的利淡因素,這些數據包括第二季美國經濟成長率僅為百分之一點一,製造業景氣指數下降,新職位增幅僅為預期的十分一,消費動力也下降。於是近來隨着股市下挫,又出現了美國經濟陷入「二次衰退」的預期。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考夫曼(HenryKaufman)上周三投書《華爾街日報》,指出美國經濟陷入二次衰退已迫在眉睫。他指出,美股劇挫,幾乎堵死了新企業以公開發行股票集資的途徑,也加深了原有企業取得資金的難度,同時成本也提高。他認為,政府決策者首要之務是振興股市,他建議國會火速通過立法降低資本利得稅,其中股息要完全免稅,若仍然無法奏效,就要調降利率和廣泛的減稅。
事實上,美國聯儲局已有很大的減息壓力。
第一季度當全球經濟從谷底回升時,一般預料美國為了抑制經濟反彈過快而會調升利率。其後因股市反覆,金融市場認為聯儲局會延緩加息,但如今,則轉變為預期將會減息。
對聯儲局減息的預期,導致上周末段的股市反彈,但減息也意味着通縮持續。倘若減息仍不能刺激股市回升,那麼二次衰退就真的來臨了。
金融市場均預期,聯儲局於今年內會減息四分三厘。受美國景氣影響,英國央行會在今年內減息半厘(今為四厘),歐洲央行預料今年利率不變,但明年會減息四分一厘(現為三點二五厘)。日本的利息已降無可降,最新消息是有可能為改善通縮而考慮向「負利率」方向推動(即存錢銀行要存戶給銀行利息)。
在第一季時對經濟前景普遍樂觀的亞洲地區,現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受訪者認為他們已身處全球經濟衰退之中。而香港,即使在全球經濟有復甦迹象時,市民也普遍對前景悲觀。新的調查更顯示香港有四成人擔心失業,有六成人表示暫緩投資及高消費。有關數字為亞太地區最高。
眼看數以千計的失業者撲向那工資低廉的空缺職位,眼看芸芸會考生悽悽惶惶地找尋中六學位或就業機會,當政者豈能不動容?豈能不想到自己的責任?然而他們卻只會叫失業者與失學者「自強不息」,還以「需要整個社會努力」來推卸責任,市民又豈能不倍感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