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娛樂 創意 技術<br>街頭籃球風靡全球

混合娛樂 創意 技術
街頭籃球風靡全球

今日我們在NBA所見最出神入化的球技,是三十多年前在紐約哈林區的街場上誕生的;今日令我們趨之若鶩的NBA球星,是昔日在街場中磨練出來的。對於每個球員來說,街頭籃球是孕育明日巨星的搖籃;對於每個籃球迷而言,街頭籃球是追求最新籃球文化的朝聖地。

街頭籃球如今已成為廣大青少年中一個時尚的詞彙,由香港的修頓球場,至赫赫有名的紐約洛克公園(RuckerPark);不論早晚,無數籃球愛好者雲集一起,享受街頭籃球的樂趣與挑戰。每年仲夏,在全球每個角落,不同形式的街頭籃球比賽如雨後春筍般舉行,如本港球迷熟悉的adidas三人街頭籃球賽,便是最佳例子。為何這種起源於美國黑人社區的運動,能風靡無數不同年齡、性別、種族的人?只有真正體驗過街頭籃球的過來人才能明瞭。

時間地點任君選擇
街頭籃球毋須在正式的籃球場上進行;街角、公園、市集均可,只要有半個籃球場大小的平坦硬地及一個籃球架即可進行比賽。這裏沒有球證、沒有計時鐘、沒有計分牌;球員可盡情發揮個人技術和創意,因此不同技術及個性的球員有着不同的風格,使街頭籃球充滿娛樂性及創造性。
人們可能為了不同的目的而打街頭籃球,一些純粹為了消磨時間,一些為了結交朋友(尤其是異性),一些為了炫耀個人技術;但對於一個真正熱愛籃球的人而言,街頭籃球是提升個人球技的最佳砥礪。出神入化的插花、百發百中的彈後跳射、所向披靡的入樽均是在街場上苦練後得來的。

贏得歡呼聲最重要
街頭籃球當然是為了勝利而戰,但與NBA或其他正規比賽不同的是,街頭籃球不只是為了贏得比賽的勝利,而是贏得觀眾的贊同及歡呼聲,使觀眾也一起融入比賽中。在NBA,一記勁度十足的反手入樽即時掌聲雷動;但在街場,球員需要更具創意──可能是三百六十度轉身,再接一個大風車灌籃,才能贏得觀眾的喝采聲,那才是真正的勝利,真正的街頭籃球。

街場術語齊齊學
1)therock/theorange─籃球
2)blacktop/asphalt─街場
3)kicks─波鞋
4)inthezone/onfire!─着晒火!
5)ankle-breaker─妙絕的假動作
6)runs─比賽
7)WhiteMan'sDisease─極差的彈跳力
8)"D"up/tight"D"─打好防守
9)and1/threethehardway─入球兼博得犯規
10)dime/dish─傳球
11)J/jumper─跳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