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界呼籲慎食 勿吃魚生生蠔<br>私家醫生錄得急性腹瀉4%高紀錄

醫界呼籲慎食 勿吃魚生生蠔
私家醫生錄得急性腹瀉4%高紀錄

【本報訊】踏入八月進入急性腸道感染高峯期,衞生署傳染病監察計劃資料顯示,八月初在私家醫院求診者中,每一千人有四十人急性腹瀉,是自今年五月有私家醫生參與監察計劃以來,錄得最高數字,傳染病專科醫生提醒市民不要進食生冷或未經煮熟的食物,包括魚生、生蠔,如連續多次腹瀉不止應補充水份及求診。 記者:梁洵瑜

根據衞生署八月三日的呈報數字顯示,每一千名在普通科門診求診的市民中,有六點九人呈急性腸道感染病徵,而私家醫生的求診人數中,則每一千人有四十人,是自五月有私家醫生參與監察計劃以來,感染人數最多的一次,其中五月初每一千名私家醫生求診者只有十九人染病,但感染數字由六月開始上升。
該署自去年七月起監察普通科門診市民呈急性腸道感染的數字,去年以八月的感染比率最高,每一千名求診者中有七點一人感染。該署今年上半年化驗病人的樣本,發現引致感染的病原體以諾沃克病毒及沙門氏菌較常見。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表示,夏天是感染急性腹瀉的高峯期,因為細菌生長速度較快,食物暴露於空氣中很容易孳生大量細菌,進食後便會感染和肚瀉,加上市民在炎熱天氣下會進食各類冰類飲品及食品,外遊人士可能會疏於注意食物衞生,容易受到感染。

腹瀉可導致休克
他表示,沙律、生蠔及魚生等均有機會出現沙門氏菌及諾沃克病毒,故市民切勿進食未經煮熟的魚生、生蠔等,更不要進食暴露在空氣中沒有遮蓋的街邊小食。而食物中毒亦是另一個病從口入的疾病,食物中毒個案一直高踞本港傳染病中的第三位,僅次於水痘及及肺結核,今年上半年便有一千零四十八人進食後不適。
雖然一般情況下腹瀉不會引致嚴重後果,但如嚴重腹瀉引致缺水,也有機會導致休克,甚至器官衰竭,尤其是體弱的老人及幼兒,勞永樂提醒市民如連續多次肚瀉不止,應補充水份或飲用含電解質飲料,並要求醫生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