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嘉華筆記:<br>經援巴西難治本 金融危機懸而未決

麥嘉華筆記:
經援巴西難治本 金融危機懸而未決

為紓解巴西金融危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周宣布提供300億美元貸款給巴西。消息傳出後,美國的銀行股莫不大升,帶動美股上揚。我想提出一個問題:不久之前,布殊政府還矢言不會拯救陷於財困的國家,為何忽然改變政策,支持一個如此龐大的拯救計劃?有趣的是,這個計劃所提供的貸款總額,比巴西分析家所預期的還多出1倍!

問題的答案非常簡單:布殊政府要救的不是巴西,而是借了很多錢給巴西的美資大銀行,例如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團等。當然,拯救美資銀行,亦可為搖搖欲墜的美國資本市場帶來一點支持。

美資銀行最受惠
相信沒有人會這麼天真,以為美國真的在乎巴西的安危。美國所真正關心的,是要確保美資銀行不要破產。美國的銀行股股價近期本已一洩如注,如果巴西不能履行債務,美資銀行在當地的投資和貸款泡湯,股價肯定瀉如瀑布。此外,美國不少固定收入基金均持有大量巴西債券,假如巴西賴債不還,買了這類基金的散戶就會損失慘重。
布殊政府支持拯救巴西方案,雖然有其原因,但作為投資者,有一點我們必須弄清楚的,就是美國的大型商業活動愈來愈多政治介入。美國政府幫助國內的大公司和銀行,以換取它們的支持(例如贊助競選經費),這種做法,對於一個自由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體制而言,肯定不是健康的發展。
再者,這個龐大的拯救計劃到底由誰來付帳?IMF的經費來自納稅人,現在IMF要把一大筆錢借給巴西,好讓巴西能夠還錢給美資銀行。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納稅人間接付帳,拯救大舉濫借予巴西的美資銀行(當然還有一些歐資銀行)。這種做法,顯然違背資本主義精神。再坦白一點,大銀行自己愚蠢疏忽所造成的惡果,為何要由納稅人來承擔?

請客者毋須付鈔
最後要討論的一點是,這次最新的拯救行動,長遠而言是否有助解決問題?愚見以為絕不可以。
巴西和拉丁美洲的種種問題,從來沒有真正試圖對症下藥去解決,其病因也從來沒有人深入分析過。IMF和美國財長奧尼爾所做的,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根本治標不治本。
因此我忠告《蘋果》讀者,大家不妨好好享受未來幾個星期的升市,但不要忘記在本月底之前就要沽出手上的股票。因為我們現在面對的是金融體系的結構性問題,布殊政府根本解決不了。他們只能拖延而不能消除危機,可是愈拖得久,危機就愈大,最終必會演變成為可怕的全球金融風暴。
(本欄隔周逢星期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