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通常得過且過,所以專欄命題一向由編輯負責,以水準而言,《蘋果》的編輯是相當高,不過上周五「股評人不易為」的題目,應是以「股評人無可為」更貼題。
看錯兩隻媒體股,令讀者損失慘重,非常抱歉,筆者對媒體伯樂(8072)依然有很大信心,至於媒體世紀(8160)實在太令人失望,另類盈利預警又再出現,縱使現價低殘,又應是併購對象,卻沒有理由去博了,頂多是死守等待買家收購而已。
筆者是犯了重大錯誤,但普遍而言,讀者是有同情的諒解,筆者很多謝他們的支持,可惜多謝他們佣金的卻是銀行,如果真的想多謝筆者,請花半天時間研究中央結算的服務。
香港的企業文化非常奇怪,競爭的重點永遠是希望先死而後生,以為鬥平鬥捱一段日子,置一班競爭者於死地後便有好日子過,但經驗告訴我們,這種模式行不通。競爭者不錯是倒下,但整個社會經歷這個過程後變得愈來愈窮,何況早在鬥平的日子,裁減員工降低成本是必須的。如果老闆們不改變思維,改為為社會創造價值為前提,香港的前景是很悲觀。
現時成交更加萎縮,簡單心算已知證券行無利可圖,散戶不是儍仔,只會更加走向銀行,減佣是絕不可能搶回市場佔有率,佣金相差不外三數百元,一旦出事損失卻是全軍覆沒,證券行的唯一出路,是應該完全除去託管風險,這樣才可以用服務質素及價格去競爭。
筆者非常奇怪證券行老闆不去推廣中央結算個人戶口,一年只需二三百元,在現今環境下應有不少證券行願意代付,只是不知法例是否容許。通常老闆是不察民情,正如喜劇明星發達後就失去靈感一樣,目前證券業的前景已非常悲觀,如不及早嘗試扭轉局面,只有一大批從業員加入失業大軍,令經濟更加惡化。
黃國英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