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被指「冇家教」 學習談吐行路<br>禮儀班平民化兒童紛報讀

怕被指「冇家教」 學習談吐行路
禮儀班平民化兒童紛報讀

所謂知書識禮,有家長趁放暑假,安排子女上禮儀班,重新學習走路的儀態、修正赴宴用餐的禮儀,為的是不想人家譏笑子女「冇家教」;部份學生因此改善害羞性格,成功通過面試入讀心儀小學。
「二、三、四,轉;六、七,笑;擺甫士。條腰要直啲,望住前面嗰度。」好幾名四至八歲的小朋友,隨着音樂節拍,模仿模特兒行catwalk的姿態,有板有眼,儀態萬千。
「我哋唔係BB,餐巾唔會塞喺頸度,應該擺喺膝頭度。」小朋友隨着禮儀班導師的指示學習,「抓住隻叉唔准指住人㗎,上身坐定定,下身對腳唔可以搖來搖去。」
開辦兒童禮儀班的林佩佩指出,小朋友天性愛模仿大人,兒童禮儀課程是糅合成人禮儀談吐技巧、衣飾配搭、餐桌禮儀及社交舞技等,希望修正兒童生活習慣常犯的錯誤,同時發掘其他方面的潛能。
別以為上禮儀學校的是大富大貴、名門望族子女的專利,坊間現有不少禮儀學校,收費已惠及普羅大眾。學生有來自中產階層,亦有來自公屋小家庭的孩子。

改善怕羞性格
年僅六歲的黃曉鳴,生性怕羞,今年申請小一派位前,黃媽媽把她送去上禮儀班。結果面試前順利過關,獲派第一志願。黃太對平日不定性、吃飯時經常離座的女兒另眼相看,認為禮儀班功不可沒。
另一間有開辦暑假兒童禮儀班的藝思研習社負責人龐穎妮表示:「唔係所有家長都係為咗仔女要入到間第一志願嘅學校,先嚟上禮儀班,有家長係因為仔女難教,透過課程希望佢哋學識禮貌,唔好喺公眾場合失禮人。」
記者:陸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