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看過同行黃國英兄在《蘋果》專欄中談及「股評人不易為」,筆者也有同感。在過去數年,證券業正醞釀着結構性的轉變,面對着制度的改革,市場的變化,競爭的加劇,大部份業內人士已明白到證券業風光不再,隨之而來的便是逆境中掙扎求存。更有甚者就是現時大家所面對的經濟狀況,是近數十年來形勢最惡劣的險境。以往在股市低迷之時,仍有「好天收埋落雨柴」之期望,盼望一個升浪便可賺回數年的開支,但隨着快將出現的「減佣戰」以及引入銀行的競爭,未來形勢將出現弱肉強食,由大集團的壟斷。這是大勢所趨,無人可以阻止。
黃兄過往在專欄中的表現,可說有目共睹,筆者也深表佩服。除了是有水準的客觀分析外,那份自信與肯定性,對投資策略的執着,不隨波逐流,更是分析員應有的風骨。當然,面對着整個行業結構性的改變,大家確實需要急謀對策,不能束手待斃。
上周大市表現仍然反覆,雖然筆者覺得大市已具備上升的條件,亦估計美元與美股已可全面回升,可惜的是美元及美股大幅上升之後,港股的表現仍然不濟,雖然恒指已從低位9700點水平回升數百點,上破10000點關口,但始終未能有所突破,兼且上升之勢緩慢,未有跟隨美股回升之節奏。而長和系更在降低評級之後創出近期新低,走勢確實存在隱憂。
現時恒指的技術走勢已在9700點水平形成雙底,頸線處於10300點水平,整體技術指標都有向好的趨勢,只欠是有待突破而已。本周的大市最關鍵還看指數能否守穩於10000點之上,以及能否突破10300點重大阻力。
大市未能一鼓作氣跟隨美股大升的另一個原因,是8月份及9月份仍有大量的備兌證到期,上周所見,無論是Call輪還是Put輪,都明顯於高位有巨大沽壓,而本身的溢價亦大幅收縮,相信這是市況反覆的最主要原因。其實從期指未平倉合約持續減少已可見一斑。截至上周,8月份未平倉合約只得45563張,相對於上個月之52000張,明顯減少一成多,兼且還有持續減少之勢,似乎短期內仍要反覆一段時間。
上周升市中銀行股表現向好,數間大銀行公布業績後表現一如市場預期所料,沒有太大的震盪,相信短期內銀行股價保持跑贏大市的走勢,甚或成為升市火車頭。
沈振盈 訊滙證券董事總經理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