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美國上季生產力增長是去年經濟步入衰退以來最弱,並導致單位勞工成本一年來首次上升,這反映上季經濟復甦顯著放緩。但上季生產力較市場預期強勁,故仍然有助降低通脹風險,從而容許聯邦儲備局把利率維持在低水平。
美國非農業生產力在首季錄得8.6%的19年最大年率升幅後,在次季僅增長1.1%,但勝過市場預期的0.5%升幅,其中耐用品生產商的生產力升幅最大。與去年同季比較,上季生產力升4.7%,是自1983年以來最高增長。
勞工部修訂自1999年起的生產力,其中2000年和2001年生產力被調低,1999年生產力則獲調高。最新修訂仍未改變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的看法,即美國生產力自1990年代起加速增長。
分析員說,生產力提高可改善公司盈利和紓緩通脹壓力,因公司為員工加薪後,仍毋須把額外成本轉嫁至消費者身上,這有助當局將息口維持低水平。但生產力上升亦容許公司僱用較少員工,這解釋當地勞工市場為何在經濟復甦時仍疲弱。
另外,美國單位勞工成本於首季錄得4.6%的年率跌幅後,上季升2.4%,較市場預期的2.5%升幅溫和。非農業員工每小時平均工資上季升3.6%,增幅與首季相同。
《華盛頓郵報》報道,華爾街近日盛傳聯儲局可能在下周減息,以刺激經濟和支持股市。不過,由於各地金融市場仍順利運作,加上聯儲局重視的兩項數據──首次申領失業援助人數和新車銷售均反映經濟穩步增長,預期當局下周減息機會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