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問責官員倒不如將花在宣傳做騷的精神和氣力拿去做點實事,在各自負責的工作範疇上把好關。
在中國人傳統社會,並不重視器官捐贈,因而等候移植器官救命的病人愈排愈多,不少人等到死仍未能輪得上。可是,最近有個案,醫務人員好不容易說服病人家屬捐出可救人性命的肝臟,卻由於醫務部門官僚作風而白白浪費,事件令人感到氣憤!
昨日傳媒披露兩間公立醫院互相推搪,令本來可供移植的肝臟失去作用,事件有如不久前發生的仙股風波。事件後,各有關部門的態度不是嚴肅檢討自己的過失,而是忙於尋找各種藉口推卸責任。作為全港僅有可進行肝臟移植手術的兩間醫院:瑪麗醫院推說人手不足,無能為力;沙田威爾斯醫院則埋怨撥款不足,不可能在完成固定數額後再動新手術。至於作為本港醫務系統最高管理機構的醫管局,就將責任推回威院,指摘其只顧墨守成規,不懂彈性處理。
如此這般,不禁令人想起仙股股災之後,港交所、證監會和政府財金官員互相卸膊的情景。不同的是,仙股股災最多令大批小股民血本無歸,當局還可以推卸為「投資風險」咎由自取,今次事件就辜負了捐出器官者救人一命的心意,亦令等候器官救命的人失去機會。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雖然即時表態關注及跟進事件,他實際上和當日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一樣責無旁貸,因為楊先生曾經長期擔任醫管局的要職,應該對醫管局內部嚴重的官僚作風和各公立醫院資源貧乏問題十分熟悉,但他在「空降」為官之後卻一直沒有正視和採取積極態度去改善問題,導致產生今天的惡果,這就像當日人人都以為馬時亨身為財經界精英,理應非常熟悉股市運作,但結果卻出了大問題,作為問責局長,難道沒有失職之嫌嗎?
特區新管治班子上場以來,不少問責局長樂於四出做騷宣傳,頻頻巡視社區、街市,抱抱孩子,給長者送送禮物,讓傳媒拍照,其中楊永強和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尤好此道。他們也許以為,這樣做可以營造親民形象,提高個人和政府的民望,但殊不知,如此弄虛作假的浮誇作風,背後如果沒有實際的政績支撐,反而會令市民對他們的印象大打折扣。
我們關注今次捐肝事件,希望特區新班子明白:推卸責任的政治文化會害死人,後果嚴重,要嚴肅對待!諸位問責官員倒不如將花在宣傳做騷的精神和氣力拿去做點實事,在各自負責的工作範疇上把好關,及早發現問題,防微杜漸,一出錯立刻勇於承擔,那才能真正取得市民的信任。
(圖)今次捐肝事件,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