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周末絮語 - 李怡
台灣當局及執政黨高層不斷為阿扁的「一邊一國」論解套,一時說對阿扁的談話外界過度解讀,一時又說過度簡化,一時說過度延伸,一時又說造成誤解,並派要員赴美向美國政界解釋。
全世界對語言邏輯的理解,竟與陳水扁一人不同,豈非怪事?何以扁的講話拋出後,國際社會、國際輿論、台灣島內,海峽對岸,都認為是「獨立公投」的意思,而只有講話的陳水扁認為不是呢?
※
陳水扁在拋出「一邊一國」論之後,在民進黨中常會上表示,「一邊一國」論實在是「主權相對」論,是指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一邊是中華民國,一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在主權行使的現實上,固然是如此,但在憲法上卻不是。台灣實行的《中華民國憲法》,其主權範圍是涵蓋大陸的,大陸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其主權範圍是涵蓋台澎金馬的。
「一邊一國」論的要害是否定了台灣所實行的憲法,而沒有這憲法,自然也無法產生「中華民國總統」。
※
台大政治系教授石之瑜在《中時晚報》撰文說:「台灣百姓有個政治特性,就是大陸愈強時,他們就愈支持台獨;台獨愈強時,他們反而愈放心與大陸交往。大陸啟動文攻武嚇的結果,就如(總統府秘書長)陳師孟所說,有利於宣傳台灣的團結,就是有利陳總統箝制在野黨,使在野黨噤聲。最後,文攻武嚇失效,大陸作為紙老虎的形象再次確認,將有利於未來台獨運動進一步開展,並有助於美國支持台獨。」
這種教訓,中共已領教多次了,也學乖了,因此這次沒有過激反應。倒是香港中方喉舌沒有看透這一點,捉錯用神地繼續恫嚇。 ※
中聯辦副主任鄒哲開說,陳水扁的台獨言論,嚴重破壞兩岸關係與港台關係,今後港台兩地官方交往的發展,將視乎台灣當局的舉動而定。
港台關係的掌握,不是由前特首顧問葉國華手上,轉到政制事務局手上了嗎?甚麼時候又轉到中聯辦手上?台灣民眾會怎樣想香港這個「一國兩制」?
※
董伯勸勉會考成績未如理想的同學,不要氣餒,要學習毅堅不屈、永不言敗的精神,從失敗中站起來,建立自信,再接再厲,在下一個挑戰時,爭取更好成績。
從董伯過去五年的政績來看,他這段話可說是「勉君又自勉」。但勉勵中,尚欠缺一點,就是不但要從失敗中站起來,還應吸取失敗教訓,總結經驗,才可望有更好成績。董伯所欠的正是這一點。而他所有的,正是永不言敗的精神,是過份自信,是再接再厲地賴在他的寶座上,不肯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