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 史 - 吳靄儀

讀 史 - 吳靄儀

歷史是從政的必修科。一九九六、七年間,我在港督府探訪當時的港督彭定康,看到他書房外牆壁上新裝書架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書,於是問他最喜歡看哪類書籍。原來他第一愛看傳記,第二愛看歷史和政治思想史,第三愛看文學和小說。跟中國傳統大學教育重文、史、哲異曲同工。
彭督牛津畢業,牛津是英國從政者的搖籃;中國儒家思想「學而優則仕」,「仕」就是從政,不是不學無術的劣等「政客」,是擔任公職、從事公共行政的有志之士。歷史,特別是思考歷史發展,對這些人來說,是必修科。
小時唸書,「貞觀之治」,唐太宗說:「以史為鑑,可知興替。」歷史教訓我們甚麼時候要做甚麼事,才可以令社會繁榮穩定,甚麼因素利於治、甚麼因素導致亂。《資治通鑑》是專為教皇帝如何治國的教科書,素材就是歷史。毛澤東讀《資治通鑑》讀得爛熟,他有一句話我十分喜歡,就是:「事物有個發展的過程。」要改革,先要知道現狀如何發展而成;改革計劃,必須把發展過程考慮在內。
從政的人不但要讀歷史,而且要分析性、理性批評判斷地讀歷史,要問what、how、why:弄清史實、了解發展過程、判斷因由,而不是從道德教條、民族主義作條件反射式的反應。
現代社會偏重商管、經濟、IT、科技,以為可以按理論一蹴即至,造就了一批雄心不小、目光不遠的執政者,社會不幸成了他們的實驗室,人民成了他們的白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