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中國人經常感嘆離鄉別井,去國失根,寄人籬下,花果飄零,認為月是故鄉明,因此中秋團圓很重要。近幾十年的大陸、香港和台灣,也經常擔心「人才外流」。
家鄉之情很自然,世界各地的人都有。舊時不少中國人被迫「賣豬仔」,到異國做苦工,實在慘情。此後因種種政治問題,很多人一水隔天涯,終生無法回鄉和親人團聚,當然是很大的悲劇。
不過,「花果飄零」亦可說是「開枝散葉」,使中國人不再故步自封、閉關自守,而能擴散到四面八方。舉世公認,華僑對近代中國政治、經濟的發展,有很重要的好影響,對移居國家也有積極貢獻。
其實各地人應該加強來往,互相溝通,消除界限。今日中國社會正從農村為主,急劇轉型為現代市區化,儘管城鄉差距仍然懸殊,但已普遍打破依戀鄉土的舊觀念,還越來越流行「外國的月亮更圓」。很明顯,現在大陸人的外向活力很旺盛。
相反,近十多年來香港太強調「本土歸屬感」,留港者逐漸多了內向和自閉,關起門來家嘈屋閉,還不及難民時代把香港當作寄居地那麼興奮。不少移民外國的老人家本來懷戀香港,現在頗多覺得舒適,寧願終老他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