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總的話:泰國償債紀錄良好 - 任志剛

任總的話:泰國償債紀錄良好 - 任志剛

香港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曾透過外滙基金向泰國提供融資,而泰國亦一直有如期償還,其信貸質素正逐漸提高。
我定期收到有關香港在1997年借予泰國那筆貸款的最新滙報。相信讀者都記得,當時的財政司司長決定透過外滙基金來提供這筆貸款,是因應當時形勢而作出的特別措施。鑑於金融市場邁向全球化,金融危機蔓延的速度非常快,我們透過參與融資計劃以維持區內及本港金融穩定,是合理的做法。
當時區內多個經濟體系均有參與為泰國安排貸款,香港同意提供不超過10億美元的額度。其後在1997年10月至1999年7月期間,泰國實際取用了8.62億美元貸款。為了執行方便及管理風險,我們的貸款是透過與泰國中央銀行達成美元與泰銖掉期合約的形式來提供。

欠港款項已還6成
泰國一直如期償還貸款本金及支付利息,並無拖欠。至今泰國已償還了5.2825億美元本金,其餘3.3375億美元(佔實際取用貸款額的38.7%)會在未來兩年內分期攤還。根據協議,整筆貸款預計於2004年7月可以全數還清。
商業銀行在定期檢討某項貸款時,會很細心分析借款人的還款紀錄及最新的財政狀況,這亦是我們一貫的做法。事實證明,泰國一直以來的還款紀錄都非常好。泰國經濟每年增長達到4%左右,其國際收支順差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4%以上。此外,截至2002年6月底,其外滙儲備高達360億美元,相當於7個半月的進口額,遠遠超過當年訂立融資計劃時的表現。儘管現時泰國的預算赤字仍接近國內生產總值的4%,稍稍高於對上兩年,但去年全球經濟回落,這亦只是政府財政上的相應調節,而實際赤字比起金融危機爆發時已低得多。更重要的是,泰國的短期外債已顯著減少。以出口額計,更回落至20%左右,遠遠低於昔日的水平。另外,不履行貸款佔銀行體系貸款總額的比率亦大幅下降至現時約10%。以香港的標準計,這水平仍屬偏高,但與亞洲金融危機最嚴重時所錄得超過50%的比率相比,已是很明顯的改善。

作為放款人,我們對1997年這項貸款安排一直都感到滿意。一方面,實際貸款額已不斷減少;另一方面,借款人的信貸質素亦不斷提高。我們當然會繼續密切注視還款情況。
泰國與區內其他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的經濟體系的處境正逐漸改善,有關當局亦堅決推行各項所需的改革。但由於亞洲區內經濟體系地理位置分散,金融市場各自運作,仍然很易受到全球化所帶來的風險影響。因此,有些決策機構已毅然整頓及鞏固當地的金融制度,並且推行穩健的經濟政策;有些為求自保,更實施某些形式的貨幣管制。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管制在全球化進程上是倒退了,但在當前形勢下,則是可以理解的做法。我估計短期內,在有效地管理細小及開放型市場面對的風險問題上,要尋求一些區內以至全球性的安排,似乎難望會有重大的突破。
我希望各個經濟體系在鞏固本身金融制度所作出的努力,足以抵禦區內可能發生的另一次金融危機。可喜的是,拉丁美洲的連串問題、美股大幅向下調整,以至G3貨幣波動,最少至今並未對正在復甦中的亞洲經濟造成太大的影響。
任志剛 金融管理局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