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政經風暴? - 李怡

李怡專欄:政經風暴? - 李怡

台灣的陳水扁總統,在兼任了民進黨主席之後,多次發表「走台灣自己的路」、「走出台灣的前途」的言論,到上周末,更公開表示,「台灣與對岸中國,一邊一國,要分清楚」,中國所提的一中原則或「一國兩制」,是要改變台灣現狀,「台灣不可能接受」,「大家要認真思考公民投票立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國際媒體在報道阿扁的談話時,都認為這是阿扁上任兩年來「最支持台獨路線的主張」,《紐約時報》說阿扁「挑戰中國」,日本《讀賣新聞》說「強烈刺激北京當局」,BBC說「刻意迫北京作出回應」。
台灣島內更像是倒翻了一鍋滾油似的,各政黨及意見領袖反應不絕,報章評論爆炸,「烽煙」節目爭辯激烈,有關民調也及時推出。星期一則股市大跌,台幣滙率下滑,媒體稱這次事件為「政經風暴」。
台灣的反應可以理解,因為阿扁的談話反映了台灣許多人的意向(TVBS的民調顯示,百分之五十四民眾認同「一邊一國」論調),但也違反了阿扁兩年前在就職演說中宣示的「四不一沒有」(不宣布台獨,不改國號,不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推動改變現狀的公投,也沒有廢除國家統一綱領的問題),並很可能製造台海局勢的緊張。
不過,中國官方的反應,卻沒有台灣與國際輿論所設想的那樣激烈。阿扁談話發表後,中共國台辦靜默了兩天,新華社也沒有作出評論,直至星期一上午,才由國台辦發言人宣讀了一篇簡短的聲明,並未接受現場記者的提問。聲明並沒有過去強硬的字眼,警告台灣領導人「不要玩火」或表示中共「絕不坐視」,只是「嚴正警告台灣分裂勢力,不要錯判形勢,立即懸崖勒馬,停止一切分裂活動。」香港《文匯報》儘管報道了解放軍從本月中旬起,在沿海島嶼進行三軍合成演習,並以搶灘登陸為演習重點。但實際上,有關演習是從今年四月起拉開的長達半年的演習的中期階段罷了。也就是說,是既定的演習的一部份,而不是針對阿扁談話的威嚇行動。

中共比較溫和的反應,是因為中共對台政策,已較過去成熟。過去多次對台的激烈反應,所得的效果都正相反。九六年的導彈試射,促使李登輝高票當選,並加強了台灣內部的獨派趨勢,更使美國與日本締結《安保條約》,並把台灣納入防禦範圍。二○○○年朱鎔基聲色俱厲地警告台灣人民,也導致阿扁當選。中共學聰明了,知道激烈反應對自己不利,而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使目前的國際形勢有利於中國。在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之下,台獨也只能停留在口號層次,實不足為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