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韓國人審美,以三白、三黑、三紅為標準。
三白是皮膚白、牙齒白、手白。三黑是眼珠黑、眉毛黑、頭髮黑。三紅是嘴唇紅、面頰紅、指甲紅。這三個「三」的標準放在今天,該還是韓人的審美依據。你看女人哪怕不漂亮,憑一點白便可遮掉三分醜,本來漂亮的,就再添些兒俏。
北國苦寒,皮膚白的女人自然不少。南韓片《愛的軀殼》女主角李智賢,三點無遮,就讓你看清了她的三白,她當真好像用麵團揑出來的美人。《我的野蠻女友》的全知賢,肌膚也白。中國的北地胭脂,當然不遑多讓。碰見過一個哈爾濱三陪女,簡直可管她叫白雪公主。
說來中國人審美,亦一直尚白。《詩經》「碩人」篇描述齊莊公的女兒莊姜這樣說:「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就是說她雙手白皙如初生茅芽;皮膚柔滑得像脂膏;脖子嫩白好比天牛幼蟲;牙齒潔白齊整如瓠子一樣。由這「四如」的比喻可知,這正好是韓人所說的三白。
中國四大美人之首的西施,看來應合乎韓人的審美標準。吳王夫差,吳亡後把她帶走去同泛五湖的范蠡,當可為證。卻可憐伊人枉為三白三黑三紅的絕代佳人,為了報國被逼以色相事人,真有點像個三陪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