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觀塘瑪利諾書院中五男生李奇光,昨日與全港十二萬會考生一起迎接會考放榜,他收到的是一張萬中無一、往往是傳統名校學生專利的十優成績表。這一刻,窮得從來沒有看過電影、沒有唱過卡拉OK,甚至放學想買一串魚蛋做零食都不夠錢的李奇光,忍不住高呼一句:「我終於出人頭地了!」他第一時間拿着這張成績表,與母親、妹妹跑到去世七年的父親墳前拜祭,告訴父親寃屈和苦楚都已成為過去,他正朝着當醫生救人的夢想向前邁進。
李爸爸當年為他取名奇光,背後有一段故事。他生下來右腳其中兩隻腳指不能分開,故爸爸為他取名時先選了一個「奇」字;然後,再用一個「光」字,希望兒子前途光明。奇光一直沒有忘記父親對他的期望。
李媽媽告訴記者,當年奇光喪父後表面上似無異樣,但作為母親,她深深了解到兒子所受傷痛。她說:「以前爸爸一返嚟就同佢對功課,執書包,兩父子感情好好。」她說奇光眼見父親當年受病魔折騰,便矢言:「將來要做醫生,醫好爸爸。」奇光現時已經決定中六後報讀港大醫學院,實踐志願。
事實上,喪父之痛,奇光一輩子忘不掉。七年前,父親因癌症逝世,當時他只有十歲,唯一的妹妹則八歲。舉家頓失所依,目不識丁的母親要獨力撫養他與妹妹。小孩子不知人情世故,喪父竟然成為友儕笑柄,令小妹在同學群中受盡欺凌。
奇光憶述,妹妹當時遭同學嘲笑哭泣,更向他這位哥哥哭訴:「佢哋當唱歌咁唱我哋爸爸過咗身!」奇光因未能保護小妹心裏難過得不得了。此後,旁人問起父親,他冷冷回答一句:「佢返咗工。」傷心事,不願提。
三母子依賴每月五千元的微薄綜援金過活。媽媽每日給奇光六塊錢,但乘巴士往返將軍澳家及觀塘的學校,已無餘無剩,午飯就吃媽媽準備的愛心飯盒。
但奇光卻在書本上找到物質以外滿足。他酷愛讀書,經常名列前茅,考試前在狹小家裏溫習,與讀中三的妹妹共用書桌,雖沒錢買電腦,但仍報考電腦科,並利用學校電腦學習。媽媽最近為他買了一部七千元的電腦,相等了家庭一個半月的總入息。奇光說,生活將更拮据,因為「每月要供一千蚊,要食少啲」。
今次拿了十優成績,奇光喜不自勝:「人哋屋企環境可能好過我,但我終於都會出人頭地,佢哋冇機會取笑我。而且佢哋生活雖然好過我,但我其他條件優勝過佢哋。」
他告訴記者:「有個同學話我成績唔好,唔會考得十優,我今日專登喺佢面前遞起張成績單畀佢睇!」
他將優異成績歸功母親,因為李媽媽雖目不識丁,但深懂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考試前每朝早起喚醒兒子溫書。本是泰國華僑的李母,當年喪偶後大受打擊而患抑鬱病,但念及年幼子女,終振作起來。她最近雙手經常麻痹,下周須入院做手術:「阿媽為我哋犧牲太多。」奇光低頭說道,更聲言即使考獲獎學金也不會去外國升學,因為「阿媽唔可以一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