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一國」推兩岸進僵局

「一邊一國」推兩岸進僵局

陳水扁總統於八月三日在東京世台會年會發表視訊說話,有兩段很重要而且清晰的陳述,不僅推翻了他就任二年以來台北大陸政策的基調,甚至令人憂心的是,將徹底改變現階段尚未進入衝突及緊張的兩岸關係。
政治大學中山所教授兼所長 邵宗海

陳水扁第一個陳述是:「台灣與對岸中國是一邊一國,要分清楚」。這比李登輝在一九九九年七月接受德國之聲所提到「一九九一年修憲以來,已將兩岸關係定位在國家與國家,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的「特殊兩國論」,更明確說出陳水扁內心對兩岸現狀的描述。

辯稱不等如兩國論
陳的第二個陳述是:「如果有需要,台灣現狀的改變要公民投票」。至於甚麼是「台灣現狀的改變」,根據陳自己在講稿中的說法:「對岸中國講的所謂一個中國原則或一國兩制,就是對台灣現狀的改變,我們不可能接受。」但是陳水扁這樣說法之背後,卻無意中透露出他對現階段台灣的定位,是定在「獨」的位置。即任何改變台灣目前「獨」的定位,必須經過公投程序。
陳水扁的講稿,不管事後被形容是「脫稿演出」,或是本就是他本人內心深處的坦露,實際上,這篇對世台會成員為對象的講稿,就是他對兩岸現狀表達最明確的「認知」,也是他主導之下的大陸政策最基本的方向。
他在二年前就職演說時所說的「台灣站起來」,以及加上世台會演講的最近三次所提出的「台灣要走自己的路」,儘管外界因他模糊的說法而有不同的解讀。但是拜他「一邊一國」以及「公投立法」清晰談話之賜,終於了解陳水扁政府在過去二年對台灣民眾所講的話,全是要帶領大家走向「台灣獨立」之路。
陳水扁的重要幕僚陳師孟在前者演講之後,居然還說陳所說的「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是從來沒有把它與李登輝的「特殊兩國論」作比較過。陳水扁的說法,根據陳師孟的解讀,只是重申台灣不是中國的一省,不接受一國兩制與一中原則而已。

談話難經法理考驗
但是這樣辯解如對照法理與現勢,都將經不起考驗。
第一,即使經過一九九一年以來六次的修憲,中華民國憲法第四條領土條款從未更改,民進黨國代有背書的增修條文尚有「因應國家統一前」的文句。陳水扁主導下的陸委會,還是小心謹慎的奉行「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從沒有改名「台灣與中國人民關係修例」的打算。即使是陳水扁嫡系主掌內政部長的余政憲,也沒有潛越將中華民國地圖從「秋海棠」變成「台澎金馬」。因此,根據中華民國憲法產生並據以宣誓的陳水扁總統,儘管可以說台灣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不接受北京所提出的「一國兩制」,但有甚麼立場來聲稱「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第二,台灣內部對「統獨」固有不同的爭議,但對中華民國主權領土是否如民進黨所聲稱的只有「台澎金馬」範圍更有不同的看法,作為律師背景並依據現行憲法產生的中華民國總統,怎能漠視台灣內部尚另有一股不同意的聲音?如可棄此不理,陳水扁又怎麼能來面對他自己在五二○就職演說中所提出「四不一沒有」對台灣民眾的承諾?
第三,民進黨政權一直引以為依靠的美國布殊政府,雖然提出多次對台灣安全的保證,但同時間布殊政府也警告台灣不得走向獨立,當然更不希望台灣居然挑戰它於一九七二年以來所遵循的「一個中國」政策。這次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談話,是否被華府視為對北京的「挑釁」,進而轉而對台灣支持的保守措施,更令台灣民眾為之隱憂。

波及台灣民眾權益
最後,是北京甚麼樣的回應,解放軍聲稱「台灣獨立時就是祖國統一時」的口號,會否被激化為行動?江澤民在十六大前權力接班不順之際,陳水扁的談話會否讓對岸鷹派趁機逼宮,進而演出軍事行動的「驚奇」?恐怕這項危機的因素,不只是陳水扁的團隊而已,更多台灣人民的權益將被波及。最後,到底是否尊嚴重於一切將會更深一層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