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七百多隻上市股份中,其中有三百多隻股份的股價低於5角,如果股市繼續下滑,跌入股價5角以下的股份,相信只會愈來愈多。為何香港上市的股份會有那麼多股價在5角以下?股價高低又與公司質素或者盈利有關嗎?
如果看看股市的成交,便會發覺絕大部份的資金,是去了買賣藍籌股,單是33隻恒生指數成份股,已佔了香港股市市值及平均成交的7成以上,其餘七百多隻股份,只能分享剩餘的3成。
恒指成份股絕大部份的股價是大於5元,價位愈大,給人的感覺是愈穩重,波幅會較細價股小,但假若其他公司的股價也與這些藍籌股一樣的高,其他公司便很難吸引散戶投資。
如果把上市價訂得愈高,公司所針對的投資者,可能是機構性投資者,因為這類投資者對於股價敏感度較低,只要公司質素好,便會買賣大價股,而一手股份的限制,對它們影響亦較小。但對於散戶而言,大價股他們未必有能力去買,如果股價只是5角,以2000股一手計算,所費只是1000元,但假若股價增至50元,2000股一手股份便需10萬。如果散戶有10萬元,你說他會買藍籌股,還是非藍籌股份?所以其他公司上市之時,會考慮哪種投資者會買賣公司的股份,如果想提高公司的交投,會考慮把公司的上市價調低,讓散戶更容易買賣,這是為何香港上市公司之中有那麼多細價股的其中一個原因。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