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誠信質疑 - 李怡

李怡專欄:誠信質疑 - 李怡

「五角除牌」諮詢文件導致股災的事件,演變至今,公眾關注的焦點,是在事件發生後,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和財庫局局長馬時亨說,對諮詢文件「毫不知情」,這說法是否屬實。因為這牽涉問責高官的誠信,其嚴重性實超越股災這單一事件。倘說的不是事實,那就等於說二人公開說謊。主導香港財金政策的兩位主要官員,若誠信受到市民的懷疑,那麼可以想像對香港的危害性有多大。
特首董建華已否決立法會要求成立法定獨立調查委員會的建議,並明確支持由梁錦松委任調查委員會的決定。梁亦表示,調查委員會的調查範圍,可包括他本人。公眾及輿論正密切注意,調查委員會對梁錦松「毫不知情」的調查,是否公正。
梁錦松是否並非「毫不知情」?目前尚未有輿論提出疑點,但馬時亨在股災發生兩天後,說諮詢文件「出街」前,他從未看過有關文件,對文件毫不知情。這說法已在上周立法會受到議員的質疑。在鄺其志表示從七月十七日起,傳媒對諮詢文件的建議內容已有所披露之後,馬時亨承認他從傳媒中看到過,又承認證監會曾將撮要文件送交他的辦公室,但因文件堆積如山,他沒有注意,而直至股災發生,他才找出來看。
馬時亨可能從傳媒中看到過有關建議,但並未意識到會發生「大件事」,而他沒有在堆積的文件中看到這份撮要,也未必不是事實。然而,去年底開始,由港交所和證監會研究修訂的、包括除牌建議的上市規則,曾交給上市委員會審議,馬時亨在就任問責局長前是上市委員會委員,他亦是證監會旗下股購及合併委員會委員,對除牌建議不會「毫不知情」。更重要的,是諮詢文件「出街」前一天的七月二十四日,馬時亨曾率領李業廣、鄺其志、沈聯濤和財庫局常務秘書長苗學禮召開記者會,當時他披露上市委員會的新職能,就是「就除牌事宜作決定」。他怎麼可能對一天後公布的除牌建議「毫不知情」?
看來,馬時亨必須公開宣布,收回他說諮詢文件出街前他「毫不知情」的話,梁錦松也應收回他說港交所推出文件前,沒有知會財庫局的話,並向公眾公開道歉,庶幾可以挽回一點誠信。否則,調查委員會就他們二人「毫不知情」的調查,就考驗調查委員會的公正性了。
董伯說,今次事件對問責制不是一個打擊,反而顯示問責制運作良好。──是不是打擊,端看梁馬二人怎樣對待輿論對他們的誠信質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