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央青年議會反賭波合法化聯盟成員 呂永基
過去五年,特區政府喜歡利用分化策略來換取政策的通過,而在賭波合法化的議題上,則有選擇地利用民意來換取時間,進行賭波「合理化」的宣傳,由以前一半一半的民意,反過來接近七成市民贊成賭波合法化,這是毋庸置疑的。拖字訣為政府帶來空前的成功。
政府倡議賭波合法化的理據有三,一是提高政府的收入,減少財政赤字;二是能減少警察搗破非法賭波集團的工作量,更能減少檢控方面的開支;三是藉賭波合法化來減少外圍賭波集團。若我們深入問題的根本來看,賭波合法化不但不能達成以上三種目的,反而增加了心理醫療的開支,深化了非法賭波的問題。
香港失業率高企,青年的失業與失學情況尤為嚴重,追求快樂、「搵快錢」的心理隨之而生,而賭博就是最好的途徑。假如香港真的落實賭波,連帶所引伸的社會問題亦會慢慢的浮現出來,尤其是病態賭博的問題。
賭博的種類增加,加上賭波涉及的是十分普及的運動,牽涉的層面廣泛,受不同年齡人士所喜愛,尤其是青少年朋友,當傳媒鋪天蓋地地報道賭波的賠率時,青少年會受不住引誘,嘗試賭波行為,嚴重影響青少年身心發展,加上十八歲以下的青少年不能進行賭博,所引伸的法律及少年賭博問題只會日益增加。青少年是社會未來的主人翁,如果因賭波合法化而受到賭博的感染,社會所付出的代價將會十分之大。
賭博種類多了,參與賭博的人亦自然增加,病態賭博個案亦會上升,這不但對社會的發展有不良影響,更對賭徒的家庭關係及兒女成長構成威脅,引起連串的社會問題。這樣政府不但要付出龐大的心理醫療費用,更需要投放比現時更多的反賭博教育經費。
現時受到規範的賽馬及六合彩亦出現不少外圍投注情況,投注額亦經常受到外圍集團所影響。就算現時合法的賭博機構,都不能杜絕外圍的問題,那麼可見賭波合法化之後,亦不能減少外圍賭波集團的數目。反過來,當賭波風氣變為普及之後,外圍賭波集團只會隨之而增多,形成惡性循環,而且外圍賭波的款式亦比合法賭波機構多,市民亦會選擇向外圍莊家落注。所以賭波合法化不但不能解決外圍集團問題,而且反過來為外圍賭波集團造就環境與氣氛。
希望民建聯不要轉軑,再三考慮賭波對香港的禍害,而特區政府問責高官們,請你們拿出智慧來,不要再利用香港的未來作賭注,否則輸家並不但是董建華一人,而是輸掉了整個香港。我們需要為下一代設想,投放更多時間與資源,解決雙失青年問題,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啟發他們的思維創意,為香港謀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