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設定退市機制之時考慮要審慎,因為無論怎樣制訂機制,總會影響到上市公司及現有股東,最好設定逃生門,予小投資者有逃生機會。
以國內為例,除牌的機制,主要是視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與前景,如果公司連續兩年都虧損,公司的上市交易名稱便要冠上ST作為標籤,意思為特別處理(SpecialTreatment),讓投資者識別這是高風險的公司,有關股份股價波幅,亦有漲跌幅度限制。如果公司第3年也連續虧損,公司便不能在主板上市,公司名字會被冠上PT,代表特別交易(ParticularTransfer)之意,在平常的交易日之中不能正常交易,而是集中在每個周五的交易日某個時段,用競價方式進行交易。
國內退市機制有逃生門的存在,就算公司在主板被除牌,成為PT股,每周仍然有一次交易機會,讓投資者套現。至於PT股及ST的漲跌停板的制度,香港大可不必跟隨,因為香港的上市工具,根本沒有漲跌停板制度。根據國內經驗,就算是PT股,只要業績有所改善,轉虧為盈,亦可申請回至主板上市,對於公司而言,仍有維持上市地位的機會。
在外國亦是一樣,就算股票在交易所被除牌,亦可轉至其他場外交易系統買賣,當然買賣沒有那麼方便,但總好過當股份被除牌後,要把股票當成牆紙來用。
麥萃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