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菜與外國菜 - 吳靄儀

中國菜與外國菜 - 吳靄儀

吾友詹德隆,在他報專欄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為甚麼在外國人眼中,中國菜始終比不上法國菜?老詹自己提供了好幾個答案,笑得我,全不對,中國菜跟法國菜廚藝各有千秋,這不是問題,但中國餐跟法國餐是兩回事。
西洋禮節(特別是老詹那類人的眼中的正統西禮),吃飯有家常便飯,熟不拘禮,有正式晚宴,最高表現的宴會,已不是純吃飯,文化在於整個occasion(又是這個可惡的字"occasion"),從燭光、鮮花、銀具、瓷器、水晶、細麻、通紗托出的場面優雅;以至主人、賓客、晚服、絲羅、珠寶的衣飾優雅;以至衣香鬢影、目光流盼的談吐優雅;於是乃至葡萄美酒,乃至各式佳餚,然後美酒又是一套學問,佳餚又是一套學問,連侍餐、進食儀注等等,一舉一動,莫不是學問,莫不是文化,莫不是階級背景,這麼豐富玄妙的一種都會風流,哪是一句「廚藝」可以道盡?
外國人給法國菜比中國菜更高的評價,最重要就是他們對法國菜有整套的文化聯想,對中國菜則沒有。或者說,聯想都是較差的,外國吃得到中國菜的地方場面簡陋庸俗,或不簡陋但矯扭造作而庸俗——我又忍不住嘆一句禮崩樂壞,合十祝願禮失求諸野。
但話得說回來,中國文化的排場與美食是分開的,御膳吃不到好東西,中國食的文化最講究是做專利生意發達的鹽商,即使外國,大不列顛就已經不同,令人目眩神馳的正式宴食,酒餚都名貴而不講究,直至我年輕的時代,隨便對餐桌上的酒餚發表意見仍是沒教養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