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學童除了平日要面對沉重的學習壓力外,連周末假期也要花長時間做功課,令他們喘不過氣而禁不住高呼:「我希望有更多時間玩耍!」有學者憂慮,這會令兒童缺乏足夠時間跟家人相處。
新加坡《海峽時報》周一發表調查報告,一半受訪學童每日平均花至少兩小時做功課;到了周末,人數飆升至七成!當地一名典型的十一歲學童,平日花一點八小時做功課,在周末和周日的做功課時間,增至二點二小時。
除了做功課外,近七成學童要在周末回校參加課外活動或補課,甚至兩樣都要做,而每次花在這些事情上的時間約為兩個半小時。學童周日也要溫習功課和閱讀,這一天最少做的事則包括與朋友外出和參與宗教活動。
即使在平日,學童的擔子也不輕。以年僅十一歲的五年級學生拉胡爾為例,他每日早上七時半起床上學,放學後花三個小時做功課,到了晚上十時半才帶着疲累身軀上床;他周一和周四還要上英文和數學補習班。
難怪當他被記者問及是否有足夠時間玩耍時,大發牢騷說:「沒有,我希望有更多時間玩,我想踢足球、玩GameBoy、電子遊戲和看課外書。」
對於這個現象,國家教育學院心理研究系副教授埃絲特憂慮,學童要花太多時間在學校和功課上,令他們與家人的相處時間愈來愈少。而父母的期望對子女構成的壓力,又往往較學校功課的更大。
新加坡《海峽時報》
‧70%學童花2小時做功課
‧70%學童要回校參與課外活動或補課,每次花2.5小時
‧70%學童會在周日溫習
資料來源:新加坡《海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