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手有腳」怪魚現西貢

「有手有腳」怪魚現西貢

【本報訊】西貢海域出現本港罕見魚類。一名市民前晚在西貢一個魚排附近,捕獲一條長約六吋、「有手有腳」的怪魚,非常趣致可愛,有魚類專家指出,該魚名為躄(粵音璧)魚,俗稱青蛙魚,在本港海域較為罕見,在東南亞及日本水域則較多見。

欲交海洋公園
有三十年釣魚經驗的黃德祺表示,前晚在西貢一魚排附近釣得該條有手有腳的魚,以前從未見過,所以不捨得將其放走,並希望把魚交予海洋公園,讓更多市民觀賞。「我釣咗三十幾年魚,都未見過咁怪嘅魚。」
該條魚長約六吋,約四至五両重,身上像長有「四肢」,手有八隻「手指」及腳有五隻「腳趾」,條紋則似斑馬,但顏色卻是黑色及橙啡色,頂端則有一片像是海藻或蠕蟲的東西,身上長滿了類似疣之類的物體,游動時「兩足」像划槳一般,在海底躡手躡腳爬行,非常有趣。

難作食用魚類
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助理環保主任張偉龍表示,該魚名為躄魚,生活在海藻叢當中,當打風下大雨時,躄魚會隨海藻飄流至近岸附近。他指出,很少人會把此魚當作食用魚,而在香港海域比較罕見,但在日本、內地及東南亞海域則較常見,五月至八月為產卵期。他表示,由於躄魚生活在海藻中,其魚鰭演化成有如「四肢」,以便抓着海藻。
資料顯示,去年八月北角一間酒樓亦曾展出一條躄魚,其後有市民用數百元將魚買下,予以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