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代表論」毫無新意

「三個代表論」毫無新意

中國官方傳媒近日大肆宣傳黨政最高領導人江澤民的講話,譽為馬列思想的重要發展,觀之令人失笑。中央黨校報章率先連篇累牘歌頌的所謂「三個代表論」,其他傳媒競相跟進。這句政治術語本來簡單不過,但中央黨校卻稱之為「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
資深經濟分析員 ChristopherLingle

今年年底舉行的中共十六大會議,很可能正式確立江澤民的「三個代表論」為黨的指導思想,與「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並列。這理論指出,「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為專政統治作部署
江澤民無非表明,執政共產黨應擴闊群眾基礎,除一向強調代表農民、工人和幹部的利益之外,也應該吸納企業家和白領等新興中產階級入黨。奇哉怪也!身處二十一世紀,難道地球上還會有人相信,這個理論有甚麼創見和深遠意義嗎?老實說,這說法實在平平無奇。
傳媒將這個狹隘的「理論」吹捧為偉大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管治的重大創見。但說到底,這不過是說共產黨應代表「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和「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已。這個組合毫無新意,江澤民提出此說,只是為中共推行市場經濟之餘,繼續專政統治,作出策略性部署。
其實,任何略有民主常識的人,都不會對這類說法感到陌生。除北韓以外,大部份東亞國家推行的多元民主制度,遠較中國開放;況且,即使中國完全落實這個「政治理想」,其管治制度仍遠遠落後於台灣。
已連任總書記一次的江澤民,今年必須依例退休。不過,雖然各界一致認定,胡錦濤將接他的班,但江澤民會否甘於真正引退,仍然惹人疑慮。可是,江無論真退抑或「順應民情」而留任,今次官方傳媒吹捧他的講話,顯然用意是增強他在黨內的影響力。

中國政治文化封閉保守,若出現權力鬥爭危機,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眾所周知,中國過去數十年的動亂,都是黨高層爭權奪位而引發的,與爭取意識形態正統無關。
隨着政治接班日期逼近,黨高層的明爭暗鬥,由日常辦公的中南海延續至度假避暑的北戴河,絕不為奇。
各界關注中共今年底的權力交接,而中共領導人也希望建立更包容的專政政權,爭取企業家支持,容許他們繼續做生意謀利,以穩固政權的根基。然而,中共雖然調整意識形態,為繼續專政建立理論基礎,但仍然毫無打算開放政治體制。與此同時,江澤民的追隨者也不想江澤民或江派系勢力減退。他們很可能尋求將「三個代表論」寫入黨章,以鞏固江的影響力。

必須加強群眾基礎
中共若不想遭歷史淘汰,便有必要加強日漸薄弱的群眾基礎。經過二十年改革開放,個體戶和私營企業漸多,國民更加自由,但也形成了一些威脅共黨專政的力量。
此外,中國和全球市場加強聯繫,也進一步削弱中央權威。可是,「三個代表論」所涵括的「理論貢獻」,實在幼稚可笑。中共領導人,行行好,拜託創造稍微成熟一點的政治口號吧!
無論如何,中共及一眾幹部這股保守勢力,勢必拖慢中國的政治發展。假如現代化是不斷前進的清澈河流,中共就像一頭守在河中心阻擋河道、搞混河水的蠻牛。中共專政剝奪了民眾參與,不但貶低中國的偉大文化傳統,更讓全球中國人難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