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十三萬名中學會考生的成績,將於後日放榜。為協助解決學生失學兼失業的「雙失」問題,津貼中學議會及補助學校議會建議,在政府不增加資源的情況下,中學每班中六額外多收三名學生,以及每班中五增加兩至三個重讀學額;預計全港中六學額最多可增加一成,即約二千四百名學生受惠。 記者:譚秀嫺、馮永堅、夏詠怡
教育統籌局發言人表示,歡迎學校在學生水平符合要求,以及不影響其他學生的情況下,自行增加收生彈性。
津中議會主席許俊炎昨日出席一公開場合後表示,現時經濟不景,中學生畢業後很難找工作,因此兩會在上周與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會面時,提議讓所有官立中學、津貼中學和補助學校,在資源許可下,每班中六加收三名學生,以及增加取錄中五重讀生,以減輕學生「畢業即失業」的疑慮;教統局反應積極,預料羅范椒芬會在未來一、兩日內作公開呼籲。
兩會轄下共有三百六十四間中學,他指出,加收學生與否,由學校自行決定;相信校方只會在教師應付得來的情況下才增加收生,故不擔心會影響教學質素,但教師「以前只係改三十份卷,遲啲可能要改三十三份,加埋啲輔導工作,工作時間可能會長過以前!」
學友社主席伍德基表示,歡迎加收中六學生的建議,相信可回應需求;長遠來說,政府應擴充中六學額,並多鼓勵優質辦學團體開辦私立的預科課程。
昨日約一百四十名會考生參加青年協會的「會考生@放榜營」,不少考生表示,傾向繼續升學。
應屆考生蒲韞衡說:「𠵱家心情七上八落,一諗起放榜就有啲擔心!」她預計成績未必足以原校升中六,故考慮報其他學校,也有想過重讀,「唔會考慮做嘢,因為心態同學歷唔係咁夠,冇乜自信心!」
另一位考生鄧詠心說,已經「預咗」每三個人爭一個中六學位,「覺得得到嘅就係hero(英雄)」;即使未能升上中六,也會報讀其他課程,直至「完全冇書讀」才會考慮工作,「𠵱家打工好慘,要受人氣!」
此外,心理學家陳再綱昨日在記者會上指出,一項由陳鑑林立法會議員辦事處進行的調查顯示,夜間打通情緒輔導熱線電話的成功率只有一成半;建議各熱線設立聯網系統,可自動轉駁到其他熱線,並把社會福利署熱線延長至二十四小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