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銀香港才上市不久,但發行商已急不及待推出有關衍生工具,例如傳統的備兌證和盈息認股證,足見這隻股份的魅力。有個別發行商更推出中銀香港股票掛鈎投資(ELI)。不過,ELI始終是新興投資產品,而且存着一定風險,投資者在拿出真金白銀前,宜先對此產品多加了解。
早前中銀香港上市,不少散戶皆大手「入飛」,但相信大部份都只能「抽」到數手股票而已。如果投資者仍對中銀香港感興趣,除購買正股外,還可考慮她的衍生工具,例如風險較低的ELI。中銀香港ELI由麥格理證券推出,並委託恒生銀行代為分銷,對散戶來說相當方便。
中銀香港ELI與該公司早前發行的一系列ELI,「玩法」完全一樣;即買入後,假如在投資期內,掛鈎股份(即中銀香港)的價格上升,又或跌幅少於預先協定的價格,投資者便能獲利。相反,若正股價格跌破原先定下的參考價,投資者便須承擔損失。
麥格理證券衍生工具部聯席董事雷裕武表示:「中銀香港ELI將由恒生銀行獨家代理,直至8月23日。如同過往推出的ELI,我們每星期將推出新一系列的中銀香港ELI,換言之,將有4個系列的中銀香港ELI透過恒生銷售。」
他續說:「中銀香港ELI的投資期約3個月,『入場費』為10萬港元。首批推出的中銀香港ELI,提供兩種參考價供投資者選擇,分別是正股價的90%及92.5%(即折扣分別為10%和7.5%),每年潛在回報率分別達8.95%及12.01%。」
一般而言,折扣愈多,風險愈低。相反,折扣愈少,風險愈高,因為只要正股價格稍跌數個百分比,便將低於參考價,引致虧損。
舉例說,假設中銀香港的市價為8元,若選取10%折扣,參考價便為7.2元。如果投資後3個月,定價日當天,中銀香港的市價等同或高於參考價,投資者便能獲利,反之便會「蝕錢」。(詳見表)
儘管投資ELI不用支付任何交易費及管理費用,甚具吸引力,但說到底ELI與股票掛鈎,始終存在風險。投資者還須明白,若說ELI風險較低,只是指和其他衍生工具比較而已。事實上,投資者宜對正股具信心才購買,並有心理準備,若市況轉壞,有機會於到期日要「接貨」。
記者:袁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