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388)上月25日公布除牌建議的諮詢文件,引發仙股股災,港交所被迫收回最具爭議的持續上市資格建議部份,包括以0.5元作為除牌界線。不過,諮詢文件仍保留一些對證券市場影響重大的部份,繼續諮詢,包括提高主板公司新上市資格的建議。證券界人士認為,今次建議可作為強化主板及創業板的分流作用,提高主板新上市公司的質素之餘,一些市值不足的公司亦可選擇創業板,但亦有人擔心會否窒礙內地企業來港上市集資的意欲。 記者:尹彥超、龍婉嫻
一直主力協助內地企業來港上市的冠聯金融總裁李國榮表示,諮詢文件一方面放寬主板上市的盈利紀錄要求,另方面又提高最低市值至2億元及設定2元為最低招股價,即是變相分流大小市值(文件設定分界線為20億元)的公司分別在主板及創業板上市。他看不到這個修訂可以改善主板上市公司質素,反而會令創業板淪為次級市場,「唔夠秤」的公司會轉到創業板上市,已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一旦市值夠大或符合主板業績要求便會申請轉板。
對於設定最低招股價2元的建議,台資背景的倍利證券董事總經理李韶午認為意義不大,因為最重要是公司整體估值,不過,本地投資者大多以招股價衡量平與貴,設定2元水平對招股會有一定影響。東英亞洲董事陳立德也認為,不應設定最低招股價2元的限制,商人銀行本身會按新上市公司的集資規模及目標投資者群,設計適合的招股價範圍。
法國巴黎百富勤融資董事李恒健則認同設定最低2元上市價,因有助減低每個價位變動對股價的影響。
至於最低股東人數由原先100人增至300人(有盈利紀錄)或1000人(無盈利紀錄),以及將最大5名公眾股東持股量限定不得超過總公眾持股量的一半,李國榮及陳立德均認為,不能消滅「圍飛」活動,只會增加有心人「圍飛」的成本及麻煩度。據了解,目前向證券行「借」一個散戶名做假股東只需要80元,即使將股東人數增至1000人,亦只需8萬元就可以。
陳氏稱,由於一般市值較細的公司多不為公眾認識,很多時只有熟悉公司的客戶或大股東友好才有興趣認購,故不宜在股東人數定得太死,反而交易所應調查這些人的資金來源,避免由大股東操控,製造虛假市場。
李國榮及陳立德都認為,諮詢文件的建議有可能令部份細小的民企及國企改往新加坡等市場上市,但估計流失不會太多,始終計劃上市的公司多傾向選擇股票交投最活躍的地方上市,而香港始終是買賣最活躍的地方,基金經理若認為某公司值得投資,亦可以向基金公司尋求豁免,投資於個別的創業板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