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跟隨美股偏軟,恒指再次跌穿10000點,觀乎近來美國企業公布之業績,以及疲弱的經濟數據,美股短期內仍有下調空間,因此港股現水平的值博率不算太高。
理論上,投資者若是看淡後市,比較保守的策略是利用認沽證來對沖手上持有股票組合的下跌風險,一來可以避免因為股市突然轉好下會錯失入市機會,而且投資認沽證的成本會較買賣正股低。另外,較進取的投資者亦可把手上的股票組合沽售,轉持認沽證,利用認沽證的特性,賺取在大市下跌時所帶來的利潤。不過,大市最近之走勢既未有大幅下跌迹象,亦未有向好機會,只是在某一範圍內上落,由於認股證是屬於期權類別,溢價明顯正在收窄,所以投資者若是買了認股證,便會因溢價收窄而失去部份的價值,這對投資者是一種損失。
有朋友指出,市場上有部份認股證發行商在提供流通性的表現,較最初推出「認股證莊家制」時要「差」,最明顯是倘大市波動擴大時,部份認股證買賣差價會由一至兩個價位,上升到四至五個價位,令投資者未能以較佳的價格出售。
其實筆者亦有留意到這個情況,不過問題不是「莊家」的錯,原因是投資者在買賣認股證時,最大風險除了是價格風險外,低流通性其實才是最大的問題,推出莊家制的好處是令投資者可以在市況與預期相反下,雖然價格可能會稍低,但投資者仍然可以沽貨離場,因此「莊家制」對投資者仍然是個好政策,而買賣差價之多少,其實只是反映出莊家所能賺取的風險溢價而已。所以投資者在利用認沽證來進行對沖時,需要把這個成本考慮在內,因為當股價跌近底部時,認沽證的流通量會因為「莊家」減低活躍程度而下降,投資者可能要以較低的價格來平倉。
彭偉新 鼎康御泰證券研究部副經理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