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陳出新」是消費行業的生存要訣,不但為「老字號」注入生機,也為市民平淡的生活添上姿彩。全港最大型西餅連鎖店美心西餅,便一擲逾千萬元,替全港過百間店舖從頭到腳換新裝,又不斷推出創新意的糕餅擴大客戶群,初步已取得成效。 記者:丘倩瑜
美心西餅總經理李文賢在接受本報訪問時說:「今年8、9月,香港大部份的美心西餅將完成翻新工作,並會換上新logo(招牌),到年底,全線餅店便可以新形象示人。」
長期以來,美心西餅的顧客均以女性佔多,因此過去的包裝和招牌,無論是顏色和設計,都集中迎合這批顧客的口味。例如早陣子,餅盒便以花做主題,不過他說:「時至今日,美心希望形象做得更中性、更年輕化,以迎合年輕上班一族的口味。」
再好再全面的市場策略,還須精心設計的產品配合方能見效。因此今年初開始,美心西餅先後推出「和味果子」和「香脆有心蛋糕」等系列,擴大產品層面,以招攬更多的客戶。
該店原有的其他西餅品種,在顏色和設計上,也逐漸擺脫傳統「奶油蛋糕」的形象。
當然,餅店要辦得成功,講到底,還是食物品質最重要。「我們出售食品的品質不變,希望把品牌和『物有所值』信心掛鈎……創意、新鮮、好吃,都是我們的目標。」他說。
他不諱言:「美心西餅歷史悠久,要下許多功夫,才可以得到好效果。」因循苟且最終會步向沒落,美心選擇進取的道路──早於兩年前已開始研究革新,至去年正式動工。有36年經營歷史的美心仍不斷創新,要隨着潮流而改變。
「有時我們還帶領潮流,好像在蛋糕上擺放水果,都是美心率先推出的。」他自豪地說。
近年,東海堂、金龍船等新晉西餅連鎖店成功建立品牌,老字號奇華餅家也將改變形象,他們都以全港最大的連鎖西餅美心集團為主要競爭對手。
李文賢指出,美心西餅的成功,除產品種類和品質具競爭力外,最重要是其銷售網絡覆蓋面夠廣。美心西餅創立於1966年,至1979年進駐地鐵,是首家在集體運輸系統廣設據點的連鎖餅店,之後美心繼續向「地下」滲透,現時除了藍田站外,美心分店遍布地鐵全線,就連未開始營運的將軍澳線5個站,也鎖定會開設7間分店。
據美心資料統計,香港主要大型西餅連鎖店分布包括:聖安娜和麵飽廊共約70間分店、東海堂50間、金龍船30間、大班西餅20間,其中部份餅店近年已進駐地鐵站設立據點。不過,美心西餅現時的分店有近130間,包括地鐵沿線48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