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有關除牌機制諮詢文件的其中一個重點,是縮短除牌程序,其中一項針對清盤公司的建議,若果上市公司一旦接獲清盤令,港交所會立即將其股份除牌,而且不會考慮任何復牌建議。若新建議落實,目前至少有3家公司要馬上消失。
「演唱會之父」張耀榮創辦的耀榮明泰(072),在今年6月因資不抵債,被法庭頒令清盤,張耀榮不服,聲言上訴,但他提出申請的暫緩清盤令被拒。耀榮明泰的主要附屬公司耀榮建築一向為母公司提供穩定盈利,在10年前開始投資內地項目,其中98年武漢水廠的投資出現問題,令張耀榮與另一主要股東鄭昭明決裂,雙方互相攻訐及多次提出訴訟,導致公司長期停牌,今年初被背景不明的債權人提出清盤,張耀榮欲阻無從。
另一較矚目的例子是雅佳控股(448)(前稱善美),於2000年1月底年度,虧損高達135億元,成為本港單一年度虧損第三大公司,其前大股東兼主席丁謂,於1989年以蛇吞象方式,透過雅佳收購美國勝家一舉成名,被冠以「公司醫生」稱號後,更雄心壯志,接連收購及入股香港、歐洲及日本多家工業上市公司股權,雖然丁謂曾透過系內公司之間的資產買賣令雅佳錄得豐厚溢利,但市場一直懷疑其帳目,股價亦長期低企,力撐10年後,丁謂終因「消化不良」而令雅佳走上清盤路,自己更被商罪科調查。
不過,雅佳正獲孔金康家族等提出以反收購方式注入HangTen,換取債權人撤銷雅佳的清盤呈請,若然成功,小股東可望重出生天,但若港交所諮詢文件落實,小股東這道活門立即被關上。
羅兵咸永道合夥人廖達賢認為,港交所的建議是顧及上市公司形象,正如律師一旦破產會被律師會除牌,但建議亦應顧及股東利益,例如考慮設立場外交易設施,讓這類股份可以繼續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