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銀行存款,職員游說做個人投資風險測試,老老實實回答十條問題,電腦分析評定為保守投資者。自問對財務管理與投資衍生工具一知半解,加上對買大細的金融賭博冇興趣,理財態度太不思進取,甚至連銀行都少去,費事被職員兜攬。那些面口稚嫩、滿嘴流利投資工具名稱、望上去應該剛剛念完MBA、平時最鍾意啃CEO教路如何成功上位的巨著的客戶經理,我好幾次不忍心對她們說不。結果,月結單送來的債券成績表顯示,每況愈下。我開始懷疑,買了債券的我,是不是已經淪為債仔!客戶經理推銷大耳窿債券給客仔,送免費金卡任碌,銀行功能,邁向葡京格局。我安慰自己,雖然賭術不精,兼且唔識燊哥,但我是有債券揸手的大婆,名堂始終響過茶餐廳四奶!
細價股風暴前,排長龍領中銀招股申請表的人,十居其九是長輩。記者訪問仙股受害者,亦多是中老年。老中一代輕易被蒸發56億,有錢冇碇使,是股票經紀最鍾意的獵物,是細行最想溶掉的肥肉。我一直以為富貴迫人來,面相有闊闊的紫氣,投資經理才攀附,叫我落疊。真相卻是,無論我幾捨得買SKII,跑步機上流了幾公升汗水,假使貪高興日日去銀行睇價位的話,得做好心理準備,被職員呼為阿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