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周末絮語 - 李怡
馬時亨在立法會說:「如果預先知道後果,我一定會叫停,不幸我不是神仙,估不到市場反應。」
推出影響細價股命運的諮詢文件,細價股的股民會作怎樣的反應,這難道需要神仙才猜到嗎?作為財庫局局長的錯失,其實正是錯估了市場反應。
※
星期一馬時亨說事前對「五角除牌」文件不知情,星期三在立法會議員追問下,承認七月中從報章知悉「五角除牌」的消息,證監會曾將諮詢文件撮要送交他辦公室。
星期日證監會主席沈聯濤說「沒有同港交所談過一個除牌價」,星期三港交所行政總裁鄺其志表示曾就除牌價與證監會多番商討。
說謊的財經高層,還有公信力去掌管財經政策和監察證券市場嗎?
※
細價股風暴爆發後,有消息指,政府內部定調,港交所行政總裁鄺其志和證監會主席沈聯濤是罪魁禍首。《信報》曹仁超說:「一場派系鬥爭已高調展開。華府觀察家曰:手袋黨(陳太系)已人間蒸發,BT(煲呔)馬房解體亦遲早之事。」
倘若有心要「BT馬房」解體,那麼有豐富市場經驗的梁錦松、馬時亨,對五角除牌文件「不知情」就未必是無心之失矣。
※
只可惜實行了問責制,沒有了公務員政治中立這個護身符。問責高官再難像短樁事件中的苗學禮那樣,以「政治中立」為名而置身事外了。
董伯考慮問責制時,大約完全沒有考慮到問責制如雙面刃,他可以通過問責高官而控制公務員系統,但也會在出了政治風波時割傷自己的手。現在正是問責制對董伯管治未見其利先蒙其害的危機。 ※
中銀在上周四掛牌,港交所同一天公布「五角除牌」諮詢文件。中銀跌穿招股價。
若是港英時代,或是董伯「孤家寡人」時代,一定被親中人士指為「反中亂港」的陰謀矣。
※
董家班在黃金海岸舉行集思會,據報道,在會上就解決失業問題,董伯重申,結構性失業會持續一段時間,解決失業不可以單靠政府,需要整個社會全體努力。
「整個社會全體」該怎樣「努力」?任何社會,政府都有責任為市民謀劃開拓就業機會,任何政治領袖都不會把責任推給「整個社會全體」。董伯,承教了!
※
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訪問籠屋,因只得數名攝記在場,他顯得無精打采,與老籠民無言以對;下一站到單身宿舍,大批記者採訪,他才頓時變得健談起來。
訪貧問苦,對養尊處優的何局長來說,本來就是做騷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