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抽樣檢驗 公共交通工具<br>電車扶手含菌高危及人體

理大抽樣檢驗 公共交通工具
電車扶手含菌高危及人體

【記者簡慧茵報道】市民日常乘搭巴士、地鐵、電車,常會不經意地緊握扶手,本報委託香港理工大學抽樣檢驗本港五種公共交通工具的扶手含菌量,發現每個樣本均含菌數十至逾百粒.其中金鐘站的電車扶手含菌量更高達二千三百多粒;有醫生及負責調查的教授警告,市民在乘搭交通工具後若不徹底洗手,有機會將「惡菌」吃進肚內,引致食物中毒。
調查於上月十六及十七日的早上繁忙時間過後進行,五種公共交通工具包括地鐵、火車、電車、非冷氣巴士及冷氣巴士,在各交通工具分別抽取五個扶手樣本,即合共抽取二十五個樣本進行化驗。

非冷氣巴士亦屬多菌
結果顯示,在港島金鐘站抽取的電車扶手平均含菌量最高,共發現二千三百二十粒細菌,而在電車上抽取的樣本,含菌量統統超過一百粒。
整體而言,火車的含菌量屬相對上偏高,非冷氣巴士由於溫度及濕度較高,在扶手上的細菌數目亦較多。以塑膠作扶手外層的交通工具,較以油漆作扶手外層更有效防止細菌依附,而較多乘客上落的車站,車廂扶手含菌量亦較高。
負責調查的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教授余海虎表示,公共交通工具人流多,乘客是最主要的細菌攜帶者,估計扶手上的細菌除了來自混濁的空氣外,多數來自乘客的手,若有乘客不注意個人衞生,會將細菌帶上車上,當另一個乘客握着同一個扶手位置時,便會沾上細菌。

細菌數量達二千危險
余海虎指出,雖然國際上並無公共交通工具扶手細菌標準,但若細菌數量達二千粒之多,則對傷病者、老人及小孩有潛在危險。「細菌係肉眼睇唔到嘅,搭完車後根本唔知道隻手沾到啲乜嘢菌,若果即刻攞嘢食放入口,就有機會食埋啲惡菌落肚!」
香港醫學會會長勞永樂醫生表示,其實空氣中已充斥着細菌,市民毋須過份擔心,但建議市民應注意個人衞生,若有痢疾病人如廁後未有清潔雙手便乘車緊握扶手,之後的乘客便有機會沾染痢疾桿菌影響身體。

質疑樣本未反映實況
運輸署發言人強調,署方會監管交通工具的服務水平,包括其整體清潔程度。九巴、城巴、新巴、九鐵及地鐵發言人均表示,除每日會清洗車身外,亦會定期清潔車廂,包括地板、座椅及扶手等,並對車廂清潔程度感到滿意。
香港電車有限公司人事及行政部經理劉先生表示,對抽驗結果有所保留,認為樣本未能反映實況。他表示,公司每天會為電車進行基本清潔,每八天進行深入清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