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鍾情中小型工業股

英之見:鍾情中小型工業股

作為投資者,態度應該是向前看,細價股風波的發展,已非十分重要的課題,從正面的角度看,今次事件令有關當局及散戶都成熟起來,就算代價太大,也是無可改變了。
成交相信會持續低迷一段時間,今時今日的香港,已非遍地黃金的日子,以往在股市失手,轉頭已可從樓市補充能源,但目前各行各業都艱難,股市中的傷兵要康復,需時一年半載是正常,用上數年絕不出奇。所以交投水平高低的概念,是應該因應情況調節,八九十億元一日,在以往是平均水平,但現時是屬於偏高的水平了。市場感應力是短線預測非常重要的一環,數據沒有客觀標準,需要不時調節,成交高低的感覺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另一個會變的現象,是新股上市的密度,原本外圍信心危機後,市況已轉差,但今次事件後,一批小投資者的戰意大減,要他們對新股提起興趣更加難,現時絕非招股時機,勉強行動,也是吃力不討好。
至於後市走勢,筆者傾向認為這個反彈浪未完,但千萬不要過份樂觀,恒指是有望挑戰10500至10600,可是再大升機會不大。

博業績有突破
本地企業業績期,將由東亞(023)揭開序幕,不錯不利預期經已反映,要大升卻要有前景才有動力,香港的貸款需求及壞帳問題都是困擾,相比美國同業,本地銀行股不算吸引;中資電訊股在早前超賣後有不錯的反彈,不過前景亦是難以擺脫陰影;地產股是較安全,在長期通縮下,又怎可苛求會突圍。
筆者始終是鍾情中小型工業股,近幾個月的發展證明了一定要有業績支持股價才可突破,資金流向的效應未能持久。香港投資者的性格變化實在不大,對中小型股普遍戒心仍大,所以選股方向,應是集中去博業績可望突破的公司,可能有甚多疑點,但回報本質就是風險換取回來的。
電郵:[email protected]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