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潤發先生日前在某場合說了些話,主題並非討論日漸危殆的香港電影工業,亦非勸說霆鋒應小心駕駛,而是指政府建議青少年返回內地工作是不切實際。
「香港貧窮線都有三千七蚊,但三千七在內地已夠請幾個人,根本無法競爭。所以應該叫田北俊等人鼓勵港商在香港開廠,為本地提供多點職位。」發哥說。
無論是讀飽書或是根本冇好好讀過書的年輕人,若然貿貿然北上覓工作,根本沒有本錢與當地的年輕人競爭。一間公司若然要請外援,一係貪你有某種特殊技能或豐富經驗,再唔係就要你又大力、又肯做,重要襟鬧爛做人工少,鬧完又唔准嘴藐藐。
「𠵱家啲後生仔太依賴,又唔捱得,有菲傭洗埋底衫褲,阿媽畀份零用錢重多過自己出去打工,所以梗係寧願做仔。」發哥說。
更令人惋惜的是有些年輕人,基本上家庭的經濟可以負擔得起繼續升學,但年輕人卻硬要說自己不是讀書材料。另有一些則是高不成、低不就,「雙失」的一大原因放不下自尊,不肯幹些體力勞動或是服侍別人的工作。
「𠵱家競爭實在太大,所以後生仔能讀書的話就盡量讀,讀到碩士都要讀」,「自己以前在工廠打工都只是有幾元一天,青少年應該『拋個身出來』,不要斤斤計較金錢,因為做工的同時也能學懂做人處世之道。」
各位年輕人,請細意嗒真發哥這些苦口婆心的說話,願大家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