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道不好,小販就出現了。找不到工作,有甚麼比擺攤子做點小買賣更好?
日本經濟泡沫一爆,已有十多年了,大家想盡辦法求生,現在他們搞所謂的流動販賣,就是我們的「快餐車」。
我對這種經營手法甚感興趣,十幾年前與洪金寶和成龍一齊到西班牙,拍的也是以快餐車為主題的電影。
當今日本流行的車子,一輛賣十萬多港幣,車內設備齊全,有爐有灶,不過這種車一賣到其他地方就要貴得多了。
很贊成當小販這一回事兒,百花齊放,多好!在泰國,我們的攝影隊去到那裏,那裏就有小販出現,像群螞蟻。政府照顧民生,放條生路,我們的所謂文明社會,禁這個禁那個。
小販真的好像政府所說那麼不乾淨嗎?我們也經過小販年代,還不是好好地活了下來?看別的都市,像台北,小販多得不得了,橫街小巷中總有一兩檔,不見他們吃了出毛病。
日本的這種快餐車做法台北早已興起,在辦公室和學校附近出現,客人圍着它,吃便宜的早餐或中飯,花樣極多,豈不比在超級市場買飯盒更熱辣辣?
當然在日本也需要牌照才可經營,但是手續簡單,一領必到,停車場也歡迎它們,收個費用,泊滿各式的快餐車,整個地方熱鬧起來。試想如果香港也這麼做,海運大廈六樓天天變成嘉年華,連商場的生意也帶旺。
我們的快餐車式的買賣,限制在那僅存的一兩輛雪糕車,政府不再發牌了,當今經濟最困苦,是否可以重新考慮改變政策呢?
小販名副其實地從「小」起家,也許有一天成為超級市場的老闆,凡事都要一個開始,只要花心機,服務有水準,東西好吃,一定成功的,如果領到牌,我也想去買一輛玩玩。